乌司他定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唐坎凯 邵学平 董朝晖

【关键词】  乌司他定 急性肺损伤

  机体在遭受各种严重损伤后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肺损伤继续可转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高。乌司他定因对炎症介质有显著抑制作用,已被广泛用于体外循环、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等疾病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本研究旨在了解乌司他定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ICU收住ALI 45例, 均符合ALI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2~75岁;胸部挤压伤13例,重度肺部感染8例,多发伤9例,重症休克5例,重症胰腺炎6例,中毒4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0.2±10.5)岁,APACHEⅡ评分  (22.4±5.4)分;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9.5±9.6)岁,APACHEⅡ评分 (21.7±6.4)分。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一旦诊断ALI,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测、氧疗、抗炎、激素及控制液体量、对症支持治疗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定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d,连续7~10d。

  1.3  检测指标  (1)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天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2)治疗后第1、3、6天抽取静脉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含量。(3)观察ARDS发生率、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AS 3.0软件,数据用(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氧分压、氧合指数变化比较  见表1。

  2.2  两组TNF-α、IL-6比较  见表2。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略)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 IL-6检测结果(略)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两组住院时间、AR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实验组           平均住院时间      (6.7±1.6)d, 对照组         (9.2±1.2)d;ARDS发生率 实验组       8.69%(2/23),对照组        18.18%(4/22);病死率实验组  4.34%(1/23),        对照组13.6%(3/22)。

  3  讨论
   
  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感染等打击后,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3]。ALI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肺部疾病,而是各种病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肺部表现,有多种炎症因子参与其病理过程,最终可演变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ARDS。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LI早期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定向游走和聚集,释放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等直接引起ALI,更重要的是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前炎症介质,始动和扩大ALI[4]。 TNF-α是机体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激活损伤的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释放自由基,脂质代谢产物,溶酶体酶等介质,诱导组织细胞受损。IL-6是炎症介质的关键成分,可作为炎症后的指标。
    
  乌司他定是一种广谱酶抑制剂,可以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释放,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本观察结果实验组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乌司他定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减轻了肺部的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改善了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继而肺充血和渗出的程度得以减轻,肺顺应性改善,减少活性氧的释放和组织水肿,从而提高组织氧摄取,改善组织氧获得及肺的氧合,使病情减轻,正如本结果所示:实验组平均住ICU时间、ARDS发生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均低。
   
  综上所述,乌司他定对致炎因子TNF-α,IL-6的生成和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改善了氧合,减少了肺损伤转变为ARDS发生率,缩短了入住ICU时间,降低了死亡率。

【】
    1 Matsukawa H,Hara A,Ito T,et al.Continuous arterial infusion of protease inhibitor with supplementary therapy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clinical effect of arterial injection of ulinastatin. Nippon Shokakibyo Gakkai Zasshi,1998,95:1229~1234.

  2 刘又宁,解立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近年国内研究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8.

  3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展望.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97~101.

  4 毛宝龄.创伤后呼吸功能不全.见:黎鳌主编.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石家庄:河北技术出版社,1999.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