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血瘀证辨证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通常存在异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1],表现在人体各方面即形成中医血瘀证。研究表明,这种高凝状态对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评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状态对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试对30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中医宏观辨证, 旨在分析血瘀证型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辅助诊断与判断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至11月本院结直肠癌初诊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8~78岁。均经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病理确诊无淋巴转移10例; 淋巴转移20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远处转移。参照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3]。
1.2 实验方法
术前由本院主任中医师专人负责完成中医辨证分型,术后病理由本院病理科主任医师专人负责完成。全部患者结束后两套资料汇总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30例患者中,血瘀证17例,非血瘀证13例。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及血瘀证与非血瘀症的病变部位见表1。血瘀证与淋巴结转移程度见表2。血瘀证与非血瘀淋巴洁转移程度见表3。表1 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及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病变部位(略)表2 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略)表3 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淋巴结转移程度比较(略)
3 讨论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临床证候。肿瘤患者血液处于浓、黏、聚、凝的“高凝状态”, 并贯穿于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不同的病理阶段。中医肿瘤以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健脾化痰、软坚散结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疗效。已有证实血瘀证与大肠癌远处转移间存在明显相关性[4]。
血瘀证的最早的表述见于《金匮要略》:“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作者在血瘀症诊断标准[3]基础上结合结直肠肿瘤的特点作出的诊断为:(1)主要依据:① 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②脉涩,或结代、无脉;③ 固定性刺痛或绞痛并拒按;④舌下及其它部位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绀、血管阻塞;⑤月经紊乱,痛经以及月经色黑有血块或闭经;⑥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⑦ 腹水。(2)其他依据:①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②肢体麻木或偏瘫;③精神狂躁或健忘;④周期性精神异常。(3)实验室依据:微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等。凡具有主要依据2条或具备其他依据1条以上并有实验室依据证实,即诊断为血瘀证。本组17例血瘀证患者中14例病理证实淋巴转移,而13例非血瘀证患者中仅6例出现淋巴转移,由此可知大肠癌患者血瘀证是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20例淋巴转移患者N2者7例,其中血瘀证6例,非血瘀证仅1例。可见血瘀证与淋巴转移程度也具有相关性。
中医理论认为,瘀毒是大肠癌发生,,转移的重要机制。瘀毒滞留于大肠则发生癌变,瘀毒循经络,血脉流注于其他组织,脏器则发生转移。结合技术发现有血瘀证特征者,血液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高尤为明显[5]。而FIB增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与种植;同时FIB可以包裹肿瘤细胞以帮助癌细胞逃逸宿主免疫监控;FIB还可增强血小板黏附活性,促进肿瘤转移。当然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不同于血液转移,淋巴管内不含血小板,FIB含量也明显低于血浆。DeAnglis[6]的动物实验表明肠内给药后淋巴管内FIB有明显增高现象。
Yamashita[7]对 649 例胃癌患者研究表明,高FIB血症是淋巴转移十分有用的预测指标,提示FIB可能在肿瘤淋巴转移中也发挥作用。作者认为血瘀证与大肠癌淋巴转移间存在相关性;形成血瘀证的机体状态为肿瘤淋巴转移提供了病理环境;在大肠癌淋巴转移及转移程度上,血瘀证辨证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在指导上,活血化瘀治疗可能是预防肿瘤转移的新途径,活血化瘀疗法应贯穿于大肠癌治疗的始终。
当然更为准确的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的研究。通过中医辨证术前评估恶性肿瘤患者淋巴转移的可能性,并由此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不失为一种尝试。
【】
1 Voland C,Serre CM,Delmzs P.Plateletosteosarcoma cell intercaction is mediated through a specific fibrinogen-binding sequence located within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thrombospondin 1.JBone Miner Res,2000,15:361~368.
2 Palumbo JS,Kombrinck Kw, Drew AF,et al.Fibrinogen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Blood,2000,96:3302~3309.
3 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
4 贾小强,林国乐.大肠癌血瘀证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2005,25(4):25~27.
5 刘永惠,杨晓峰,周冬枝.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河北中医,2002,24(4):252~254.
6 DeAnglis AP, Einhaus CM, Sombun AD, et al. Fibrinogen in rat gastrointestinal lymph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intraduodenal administration of emulsified triglyceride: fibrinogen bound to chylomicrons in gastrointestinal lymph is functional. Thromb Res,2002,105:419~432.
7 iroharu Yamashita,Joji Kitayama,Hirokazu Nagawa.Hyperfibrinogenemia is a Useful Predictor for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5,35(10):5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