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区
重症监护病区(ICU)病人普遍存在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接受侵入性诊疗多、监护措施多、使用广谱抗生素量大、时间长等特点,院内感染率也远较普通病区高。现就本院ICU病区2007年一、二季度发生院内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检测病例132例次,共有51例病人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38.64%。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患导致呼吸衰竭24例,各种术后监护12例,心功能衰竭7例,肿瘤5例,农药中毒3例。经口气管插管37例,气管切开6例,深静脉置管29例,胃管、引流管21例,留置导尿管46例。入住ICU病区 4~27d。参照2000年卫生部颁发的《住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规定,对无明显潜伏期入ICU病区48h后发生的感染,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1.2 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采用无菌吸痰或由气管切开、插管中吸出的深部下呼吸道分泌物或尿、便、血液、胃液,以及手术伤口分泌物和深静脉置管、导尿管侵入端送检。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病原菌
经细菌学检测,分离出的院内感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占25.49%),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13.73%),大肠埃希菌6株(占11.76%),铜绿假单胞菌5株(占9.80%),鲍曼不动杆菌5株(占9.80%),阴沟肠肝菌4株(占7.84%),嗜麦芽假单胞菌3株(占5.88%),表皮葡萄球菌2株(占3.92%),其它细菌2株(占3.92%),真菌12株(占23.53%)。混合菌感染(两种以上病原菌)8株(占15.6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合并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2株(占3.92%),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真菌感染3株(占5.88%),鲍曼不动杆菌合并真菌感染2株(占3.92%),大肠埃希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1株(占1.96%)。
2.2 感染部位
下呼吸道31例次(占60.78%),居首位,其它依次为上呼吸道9例次(占17.65%)、泌尿道6例次(占11.76%)、血液5例次(占9.80%)、手术伤口3例次(占5.88%)、胃肠道3例次(占5.88%)、皮肤黏膜2例次(占3.92%)。混合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合并血液感染4例次(占7.84%),呼吸道感染合并泌尿道感染2例次(占3.92%)。
2.3 预后
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抗感染,病情好转后转出ICU病区45例(占88.24%),因原发疾病合并继发感染死亡6例(占11.76%)。
3 讨论
本组51例病人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比例出现上升趋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的比例不断增高;混合感染的情况并不少见。
分析本组病例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通气系统呼吸机回路管道、湿化器等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1];导尿管长期留置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深静脉留置易致血源性感染;鼻胃管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使得胃内含细菌的胃内容物反流至口鼻咽腔,导致胃肠道感染[2]。ICU病区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以及镇静剂的使用,使院内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病区,成为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滥用抗生素已经导致在ICU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关于院内感染的对策,作者认为,应强调如下几点[3]:(1)环境污染的控制,落实消毒隔离的相关管理制度;(2)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应用指征,对留置导管导线感染的预防;(3)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交叉感染,强化对抗生素的宏观管理;(4)防止术中感染。此外,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采用各种医护措施增强病人自身抵抗力和有效营养支持治疗,这些都是控制ICU病区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1 Singh S, Evans TW. Nitric oxide the biologic mediator of the decade: fact of fiction? Eur Respir, 1997, 10: 699.
2 徐秀华主编.临床感染学(修订版). 长沙:湖南技术出版社,2005. 8.
3 刘振声主编. 医院感染管.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