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价值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根据病情轻重分为单纯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别很大,重症胰腺炎常可危及患者生命。16排螺旋CT检查不仅能协助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还能评估其严重程度,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16排螺旋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经CT和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明确的2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男12例,女15例;年龄19~73岁,平均43.5岁。主要症状有: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放射到胸背部,恶心、呕吐,腹膜炎体征,白细胞计数和血、尿淀粉酶升高,黄疸等。本组2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中,24例保守治愈或好转出院,2例经手术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
1.2 方法 采用SO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胰腺钩突下方,扫描层厚5mm,螺距1.0,重建间隔0.75mm。4例单纯平扫,23例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欧苏或欧乃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2~2.5ml/s。除明确禁食患者外,其余患者扫描前均口服开水500ml左右以充盈胃肠道。
2 结果
2.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征象 胰腺体积呈弥漫性明显增大,水肿区域CT值降低,坏死区域CT值更低,出血区域CT值高于正常胰腺,增强扫描坏死区域与正常胰腺密度对比更为明显;胰腺边界模糊不清,小网膜囊、胰周及双侧肾旁前间隙积液,其中5例伴降结肠后方及肝肾隐窝积液,3例伴后肾旁间隙积液及肾周间隙混浊。
2.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形成假性囊肿6例(胰尾部4例,胰头周围2例),假性囊肿直径2~9mm;经随访有4例5周内自行吸收,1例7周后自行吸收,1例经手术引流而治愈;蜂窝组织炎形成2例,主要表现为小网膜囊及胰周大片状不规则低密度软组织阴影。合并少量胸水17例,中等量胸水7例;合并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8例。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病因有胆石症、胆道感染、酗酒和饱餐、胃肠和胆道术后等,其中以胆道结石最为常见[1],本组患者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19例,占70%。上述病因导致胆汁和肠液反流,同时胰液分泌增加,胰腺管内压力升高,胰液外溢,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引起胰组织自溶;胆盐同时激活脂肪酶,引起脂肪坏死,导致胰腺、胰周组织非特异性炎症[2]。早期胰腺轻度肿胀,间质充血水肿,随病情进展,出现坏死、出血,呈局灶性或弥漫性,胰腺内、胰腺周围、肠系膜、网膜及后腹膜脂肪不同程度坏死[3]。
3.2 胰腺的改变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少数患者胰腺体积可正常或仅轻度增大,确诊有一定困难,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胰腺体积增大,常为弥漫性,胰腺密度均匀或轻度下降,增强扫描胰腺呈均匀性强化,胰腺轮廓清楚或模糊,渗出明显时,可有脂肪间隙模糊、胰周积液。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常弥漫性明显肿大,密度减低,坏死区密度更低,出血区域呈高密度[4],增强扫描坏死区表现典型,在弥漫性肿大的胰腺组织中呈现中心低密度囊样区域;胰周渗液明显,累及范围广泛,腹腔和腹膜后均可受累。
3.3 炎症的扩散 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多平面重组(MPR),能清楚显示腹腔及腹膜后各组织间隙,反映胰腺炎症的扩散范围及受累程度。胰腺炎最常侵入小网膜囊,小网膜囊为一潜在间隙,与胰腺仅隔一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由于胰腺分泌液的高侵袭性,液体可穿破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进入小网膜囊,引起小网膜囊积液[5],本组2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均有小网膜囊积液。腹膜后腔为另一薄弱区,左侧肾旁前间隙最常受累,液体首先充盈左侧肾旁前间隙[2]。胰腺炎的扩散范围可以很广泛,向后扩散至右肾旁前间隙,穿过肾周筋膜进入肾周间隙,沿横结肠及小肠系膜向腹腔内扩散。腹腔内各间隙的积液可通过各优势引流途径相互扩散,结肠旁沟的液体可流至髂窝或盆腔[5]。炎症也可通过食管主动脉裂孔向上蔓延至胸腔。本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5例伴降结肠后方及肝肾隐窝积液,3例伴后肾旁间隙及肾周间隙积液。
3.4 并发症与伴随征象 假性囊肿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亚急性期,为积液未能及时吸收,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而成,本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6例形成假性囊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同时伴有严重蜂窝组织炎可发生脓肿,脓肿位于胰腺内或胰腺外,可以有一定的形态,或者不规则,边界清楚或模糊。胰腺假性囊肿与脓肿的鉴别在CT上有一定困难,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可有强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比较可靠的征象是病灶区域见到气体,本组患者未能报告。胸腔积液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常见伴随征象,本组患者有24例伴有少量或中等量胸腔积液,占88%。
3.5 CT增强扫描价值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有效方法[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坏死,表现为胰腺实质的局限性斑片状或片状密度减低区,无强化征象,尤其是16排螺旋CT双期扫描加薄层重建在胰腺实质期更能衬托出无增强的坏死区域,可以早期判断胰腺坏死区范围与程度,为临床作出有效的方案提供依据。本组23例患者行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均表现有胰腺密度降低,并显示局限性斑片状或片状坏死灶,对早期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重要价值。
【】
1 陈杨化,陆健美,顾峰.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及诊断.西部医学,2007,19(3):467~468.
2 周康荣主编.腹部CT.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05~109.
3 李敏,王可武,钱铭辉.65例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2):148.
4 何伟莉,兰俊.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性研究.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6,8(5):544.
5 鲁桂青,刘林祥,周景玮.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扩散途径的解剖基础.实用医技杂志,2006,8(13):2766.
6 中华医学会外科病学分会胰腺外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0):622~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