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纤维板剥脱术后死亡原因探讨
【关键词】 慢性脓胸
脓胸纤维板剥脱术是慢性脓胸的常见术式,手术创面大、创伤重、渗血多、术后感染率较高[1]。由于呼吸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影响,少数患者术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死亡。本文了3例典型病例,对术后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例1,男,65岁。因“反复咳嗽、多痰20余年,呼吸困难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T 37℃,R 27次/min,P 90次/min,BP 14/10kPa,神志清,无明显紫绀。桶状胸,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湿口罗音。心电图:肺性P波。X线胸片显示:肺气肿,右侧气胸,右肺压缩90%。即行右侧闭式引流术,观察治疗10天,右肺仍不能完全复张,并有少量积液。考虑右侧支气管胸膜瘘。在全麻下开胸探查,见胸腔内有脓苔及脓性积液,胸膜厚4mm,右肺上叶有一团4cm×3cm×3cm肺大疱,表面漏气,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右肺上叶肺大疱楔形切除术。术后第1天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以便血为主(约2000ml),经给止血剂,输血1600ml,支持治疗3天后好转,术后第6天出现浅昏迷达8h。经吸氧好转。术后第8天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例2,男,42岁,因“咳嗽、咳痰20余天,伴胸痛气短”急诊入院,查体T 38℃,P 120次/min,R 30次/min,BP 14/10kPa。右下肺可听到湿性口罗音,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低,可听到湿性口罗音。胸部X线片:右下肺炎,左侧脓气胸。左侧胸穿轴出黏稠脓液。入院诊断:双侧肺炎,左侧脓气胸,呼吸功能不全。行左侧低位闭式引流,持续10天,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右肺湿性口罗音消失,但左侧胸腔仍有少量气液体引出。X线胸片显示:左侧慢性包裹性脓气胸。考虑左侧支气管胸膜瘘。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单腔),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修补支气管胸膜瘘。术中见胸膜厚5mm,叶间粘连,胸腔脓液被脓苔分隔或多房。术中由于病侧在上,气管导管内吸出少量脓性液。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双肺感染,左侧胸腔感染加重,术后12天患者体质消耗严重,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例3,男,2岁。发热、咳嗽、气短12天入院,入院前胸部X线片示:左侧气胸。查体T 39℃,P 150次/min,R 40次/min。神志清,精神差,无明显紫绀。左侧胸部饱满,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Hb 124g/L,WBC 20.4×109/L,N 0.95,L 0.05。入院即行高位闭式引流术。引流出大量气体,灰黄色脓性分泌液约600ml。4天后胸部X线片见左肺仍压缩80%,左下叶背段空洞。考虑有纤维性包裹及支气管瘘,左肺不易复张,隧行开胸手术。术中见脏壁胸膜增厚,叶间粘连,胸腔内大量脓性物,左肺上叶前段见2.5cm×2.5cm×3cm脓肿,已溃烂,漏气,最后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局部脓肿楔形切除术。术后患儿时有高热,多次出现惊厥。呼吸急促,两肺可闻及湿性口罗音,感染加重,手术切口中段坏死裂开,局部见肋骨坏死变黑,最后死于败血症。
2 讨论
过去习惯将病程6周内称急性脓胸,>6周称慢性脓胸。现在主张综合判断脓胸的不同阶段,而不应以病期时间为主要依据[1]。本组3例病期长者30天,短者16天,术中证实均有脏壁层胸膜纤维性增厚,肺叶间粘连包裹,肺不易复张,单纯闭式引流无效,结合术前X线胸片有不同程度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改变。综合判断都可划入慢性脓胸[1]。
对于慢性脓胸患者,大多同侧肺部有炎性病变存在,再加上麻醉及手术的影响,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是引起死亡的根本原因,但由于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原发病、麻醉及手术个别环节的不同,引发死亡的相关因素亦各有其特点。
老年患者,大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心肺代偿功能比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低,同时老年人大多心脑血管硬化狭窄,血供不足,对缺氧敏感,术后在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极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肺性脑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这些都是引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中年脓胸患者,一般身体较壮,只要对侧肺部正常,术后应能代偿呼吸功能。但对于脓气胸,存在支气管瘘的患者,在单腔插管全麻下手术,术中脓性液体有可能流到对侧健肺,极易导致感染。因此,术后并发健侧肺部感染,导致两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是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组1例即属于此种原因。
婴幼儿患者,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中毒症状重,对全身影响较大,单纯性脓胸比较少,大多是严重肺部疾病的并发症,如常见化脓性肺炎、肺脓肿等。如原发病不能控制,全身状况不能改善,术后极易使胸腔再次严重感染,甚至波及全身,导致败血症,感染无法控制,呼衰病死率很高。因此婴幼儿患者原发病控制不力,全身情况不能改善,手术时机选择不佳是导致术后死亡的根源。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如果术前对每例患者认真进行心肺功能测定,了解其代偿能力,术后常规进行血气分析及心电监护。对缺氧严重患者及时气管插管给氧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使用制酸药物,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几率。为防止健侧感染,对有支气管瘘的患者使用气管双腔导管,术时使病侧与健侧气道分开。对婴幼儿患者,控制原发病,使全身状况好转,病情稳定后再手术,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加。
脓胸术后创伤重,对患者体质消耗大。因此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亦是十分重要的[3]。
【】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6-350.
2 黄孝迈.手术学全集(胸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00-106.
3 黄孝迈,秦文瀚,孙玉鄂.胸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