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护理;中药足浴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为主要表现,病程长,不易愈合,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护理DF 58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将110例糖尿病足病人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按入院时间先后排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创面感染情况分级标准参照1995年首届DM会议制定标准[1],Ⅰ级:局部皮肤水疱、糜烂及浅表溃疡;Ⅱ级:溃疡深达肌肉、肌腱、韧带;Ⅲ级:感染形成脓及窦道深达骨质。
1.2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的110例DF患者,均为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按临床随机数字表达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51.27±3.58)岁;糖尿病病程(9.81±1.23)年;溃疡程度:Ⅰ级19例,Ⅱ级28例,Ⅲ级11例。其中活动受限9例;溃疡面积最大11cm×21cm,最小1.7cm×2.5cm。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1.36±5.12)岁。糖尿病病程(9.68±1.38)年;溃疡程度:Ⅰ级15例,Ⅱ级27例,Ⅲ级10例。其中活动受限8例;溃疡面积最大12cm×20cm,最小1.5cm×2.3cm。两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一般,无其他并发症。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活动受限、全身情况及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及护理方法
1.3.1 内科综合治疗 两组病例相同,包括:(1)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2)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3)给予改善微循环及扩张血管治疗;(4)合理饮食,控制体重;(5)健康,注意足部的自我保健,每次换药时将创面好转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适当运动。
1.3.2 创面处理 两组病例均选用清创法。常规局部消毒后,疼痛敏感者在局麻下用无菌剪刀剪去坏死组织。其原则是:与正常组织结合疏松的先清除,干性坏死组织后清除。清除坏死组织以不损伤正常组织或少出血为宜,一次性彻底清除坏死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等。然后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灭滴灵交替冲洗伤口,最后用生理盐水冲净创面,并用无菌纱布蘸干。
1.3.3 足浴护理措施 观察组应用中药泡脚。方用:透骨草20g,威灵仙20g,伸筋草20g,桂枝25g,大黄40g,当归20g,红花20g,乳香30g,没药30g,黄柏20g,黄连20g。先将药加水浸泡20min,煮沸后再煮10min,待药液温度降至35℃~40℃时开始泡足,浸泡中逐渐加入热水,使水温维持在40℃左右,水面在踝关节10cm以上,最好至足三里穴,每次浸泡20min,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选用热水,除不加中药外,水温、浸泡方法和疗程均同治疗组。
1.4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Ridit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运算均在SPSS 12.0软件中进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新药治疗急性疮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局部肿胀消失,皮肤颜色复常,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善,溃疡面缩小70%以上;有效: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善,溃疡面缩小30%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指标。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2.3 两组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2。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注: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注:经秩和检验,在愈合时间上比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特殊不适。
3 讨论
3.1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3.1.1 整体护理 每日7次监测血糖,分别为三餐前0.5h、三餐后2h及临睡前,了解血糖是否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应用胰岛素过程中有无低血糖危险。定时测量记录体温,及时掌握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以便了解感染控制情况及抗生素的疗效。每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每日评估创口的深度、色泽,有无渗出,渗出液的量和性质,敷料是否干燥、清洁,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创口周围皮肤的色泽、温度等,并及时记录。
3.1.2 创口护理 创面应加强局部换药。换药时,病人见到溃疡坏疽创面污秽,且有恶臭分泌物,加重了病人的身心伤害及恐惧感,换药时做到动作轻柔,定期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坏死创面及时切除,彻底清创引流,促进创面肉芽生成。由于肢端缺血致疼痛,告知病人卧床休息,与病人交谈,以此转移、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3.1.3 饮食护理及健康 目前对于因糖尿病所致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因此糖尿病足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测[3],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中,50%~80%可通过适当的教育进行预防。因此,我们尤其重视对DF患者的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我们为患者制定正规的糖尿病饮食治疗食谱。既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又要保证营养。感染期患者蛋白质的供给量可酌情加至1.5g。另外我们积极开展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足部进行预见性护理(如禁止用过热水烫脚,防止外伤,注意足部保暖,袜子宜用棉制品,袜子不宜过紧,穿宽松透气的布鞋,保持皮肤清洁,宜用中性香皂和洗浴产品,忌用热水袋,定期监测血糖等),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在反复教导下,患者及家属能完整了解糖尿病知识和足部护理知识。
3.1.4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病人因患病时间长、足部疼痛、伤口长期不愈,病人多有焦虑、紧张和消极心理。我们应该通过不断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信任,把握其心理活动,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疾病快速康复。
3.2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疗效机制探讨 糖尿病足洗方中透骨草、威灵仙、伸筋草通经活络;桂枝温经散寒;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祛瘀止痛;大黄、黄芩、黄柏、黄连清热解毒,消炎杀菌。药理证实,方中桂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4];伸筋草、红花等活血祛瘀药具有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5],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进一步通畅,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加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中药足浴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热能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据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其临床疗效及疮面愈合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证明其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陈艳.糖尿病并发症防治400问.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15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
3 Assal JA,Albeanu A,PeterRiesch B,et al.Cost of trainng a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Effects of the prevention of amputation.Diabete Metab,1993,19:491.
4 赵彩霞,李军,任会雅,等.足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74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5):33.
5 颜正华.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