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与治疗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
所致腹部闭合性损伤具有休克发生率高、腹内多发伤发生率高以及腹外合并伤多等特点。提高对此类损伤特点的认识,及时救治,重视腹外合并伤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自2003年7月~2006年3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52例,其中交通事故所致69例(45.39%)。笔者就本组交通事故所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与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9例,男50例,女19例,年龄10~70岁(18~40岁65例,占94.20%)。入院时休克55例,入院后休克5例;入院时有腹膜炎体征56例,经观察出现腹膜炎5例。胸腹部X线检查结果阳性29例(13例膈下游离气体,14例血气胸,2例胸腔见胃泡影、膈肌上升);61例行腹腔穿刺,阳性53例(86.89%);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实质器官损伤55例,占79.71%。CT检查:22例术前行腹部CT检查,均为阳性。
1.2 损伤情况 单一器官损伤38例,占55.07%,其中脾20例,肝10例,腹膜后血肿3例,胃2例,十二指肠1例,肠系膜血管1例,膀胱1例。多发伤31例,占44.93%。每例有2~5个器官损伤不等。腹
外合并伤19例,其中血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14例,四肢骨折3例,骨盆骨折1例,脑挫裂伤1例。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剖腹手术61例(88.41%),共处理82个(处)组织器官,其中行肝修补术10例,肝清创切除术4例,肝清创切除+胆道探查3例,肝修补+胆道探查4例;行脾切除术30例,脾修补3例,脾部分切除2例。胃修补3例,胃部分切除1例,十二指肠修补2例(附加胆总管、胃、空肠造瘘),肠系膜血管缝扎止血3例,膀胱修补2例,膈肌修补2例,腹膜后血肿引流5例,结肠一期修补3例,空回肠修补5例。非手术治疗8例(11.59%),其中脾包膜下出血4例,肝包膜下出血3例,腹膜后血肿1例。本组治愈65例(94.20%),死亡4例(2例大出血死于术中,2例严重多发伤术后死于MODS),占5.80%。
2 讨论
2.1 交通事故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 (1)男性及中青年多。(2)休克发生率高,本组休克60例(86.96%)。(3)腹内多器官损伤多(44.93%)。(4)腹外合并伤多(27.54%)。(5)死亡率高(5.80%)。
2.2 事故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
2.2.1 抗休克 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病人常伴有休克,本组休克率占86.96%。尽快纠正休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是有效实施下一步治疗的基础。在早期救治过程中,应立即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上肢或颈部静脉输液通道。因为腹部伤如果经下肢补液,输入的液体会漏入腹腔而达不到抗休克的目的[1]。早期抗休克要求及早、足量、快速输液、输血,尽早恢复血容量,保证重要生命器官重新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液体的选择首先是平衡液,对休克严重者应尽快补充胶体液和血液。对合并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和老年患者,抢救时要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一旦休克得到纠正,要控制输液量,必要时给予利尿剂。
2.2.2 病情观察及监测 血压、脉搏、呼吸作为生命体征常规监测的重要指标,应每15min测量1次。严密观察意识与表情,若患者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提示休克已进入失代偿期,脑组织供血不足。合并颅脑损伤时,患者意识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嗜睡,要结合瞳孔变化,多考虑有颅内高压,应及时进一步诊治处理。尿量能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疑有休克时应留置导尿,监测每小时尿量。尿量<30ml/h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应加快补液;>30ml/h提示休克好转。另外,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密切观察也不容忽视。
2.2.3 早期手术 剖腹探查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因此,只要有剖腹探查指征,就应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抗休克等准备,争取尽早进行剖腹手术。对于多发伤患者,应抓住危及生命的主要矛盾,恪守“挽救生命第一,保全脏器第二”的原则。剖腹探查时要全面,不能满足于一处损伤的处理,在出血与肉眼可见的病损控制后有顺序地探查。对容易遗漏的损伤如横膈、十二指肠、腹膜后脏器等应仔细检查以免漏诊。手术后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4 必要时可保守治疗 对于实质性脏器裂伤较轻或包膜下出血无进行性增大者,可行保守治疗[2]。但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稳定与否是决定手术与非手术的界限[3]。本组保守治疗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
1 胡正碧,徐昆,陈柳霞.抢救腹部重症创伤病人时静脉通道的选择.重庆医学,1999,28(3):239-240.
2 赵景朝,蔺锡侯.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实用外科杂志,1999,19(2):104.
3 胡正碧,徐昆,陈柳霞.抢救腹部重症创伤病人时静脉通道的选择.重庆医学,1999,28(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