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三步疗法
【关键词】 基底节 脑出血
脑内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脑出血,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然升高时发生的,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在桥脑与小脑。基底节区脑出血因临床常见、多发,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我院临床此类患者采用三步疗法进行经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46例,男77例,女69例,年龄35~75岁。32例内科;58例钻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其中30例入院时内科治疗;56例开颅血肿清除,其中35例入院时内科治疗及钻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
1.2 方法
1.2.1 内科治疗 指征:患者的意识清醒或嗜睡,双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血肿小于30 ml(丘脑血肿<15 ml),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 cm等,则采取非手术疗法。主要有血压调控、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防治合并症等。出血而形成血肿,其缺血的面积可超过血肿数倍,而局部缺血时间一长大多数为不可逆损害,成为去除血肿而临床疗效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保证脑部良好的灌注压对防止或减轻缺血性损害是非常重要的。伴发的脑水肿及其他的继发性脑损害,都有一系列的病理生化改变,于是脱水、脑保护等疗法,成为重要方面。由此可见,内科的各种疗法是脑出血的基础治疗。原则上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颅内压,通常在仔细的观察,最好在严密的监护下,积极进行内科治疗。
1.2.2 钻颅穿刺血肿引流抽吸术 下列情况,可行钻颅穿刺血肿引流抽吸术,(1)嗜睡,双瞳孔等大或不等大,光反应存在;(2)血肿量:30~50 ml,丘脑血肿15~30 ml;(3)中线结构移位0.5~1 cm;(4)经过内科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进一步加重,出血时间大于7 h则效果更好;(5)CT分型:Ⅰ、Ⅱ多采取钻颅穿刺引流。
单纯抽吸术:适用于抽吸尚未凝固或已液化的血肿,一般情况下,因血液凝固效果较差或不能奏效。若加大负压,常导致脑组织损伤。碎吸术、溶吸术引流术:是在抽吸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物理碎解和化学溶解血肿,以利于血肿吸出的方法。碎吸术可以有效将血肿清除。但将血肿一次性吸出,血肿腔形成较大负压,可造成再出血。碎吸术抽吸量不能超过血肿的60%~70%。碎吸术解除血肿的压迫、降低了颅压,但剩余血肿的浸润和分解产物仍会损伤周围神经组织。溶吸术虽然也可将血肿完全清除,但常需几天才能将血肿溶解引流。不适用于快速解除血肿压迫和降低颅内压。临床我们在单纯抽吸术的基础上,以碎吸术为主,辅以溶吸引流术,是一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方法。缺点:不能在直视下手术,穿刺有一定盲目性;损伤血管或再出血而不能结扎止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必须急症手术(具备其中2条):(1)或中度昏迷;(2)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3)壳核或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充满全脑室系统;(4)血肿量:在大脑半球多于60 ml,丘脑30~50 ml;(5)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 cm;(6)CT分型:Ⅲ、Ⅳ、Ⅴ多数须开颅清除血肿,破入脑室者,需加脑室引流。方法:(1)经颞叶;(2)经侧裂。直视下操作能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去骨瓣者充分减压,对有脑疝形成抢救成功率较高,但致残率也较高。血肿与壁粘连紧密可置管术后注纤溶药物促进血肿溶化引流。
2 结果
内科:死亡5例病情加重未手术(家属拒绝)。钻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吸术:18例年龄在60~75岁,30例内科治疗病情加重后手术钻孔,死亡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35例入院时内科治疗及钻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病情加重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死亡2例,年龄在60~65岁。
3 讨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三步疗法实现了个体化治疗,针对脑出血这一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灵活、具体地控制了脑出血的恶性,降低了脑出血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内科疗法、钻孔引流、开瓣血肿清除合理、规范地针对脑出血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
脑出血后,损害较快达高峰,其后经历稳定、减轻、逐渐恢复的过程。临床上有相应症状和体征的变动,这些是分期治疗的理论依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临床病理阶段,采用相应的最佳疗法。但以调控血压、保持良好的内脏功能、改善脑营养代谢等保证颅内环境的稳定的内科治疗,仍是每个患者的重要基础治疗。
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繁多,且不能完全说明何种方法优劣,必须根据病情、意识状态和血肿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恰当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血肿量的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颅侧脑室引流,血肿碎吸引流或开颅手术并置引流管,对不同类型、不同血肿量的高血压脑出血均能达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的目的。身老体弱或患有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则采用钻颅或立体定向手术,做到不同年龄均适用。对条件适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在脑实质形成不可逆损害之前将血肿清除,打断恶性循环链可使脑实质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这时抢救对患者生命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病情加重后出血量增加,早期积极手术是降低致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