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肢体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列,王新虎,左春光,宋宁亚,王建顺,赵晓明,郑涛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对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以便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将常见的非金属异物普通玻璃、木块、布块、石子等随机植入6只新西兰兔的四肢近端的皮下、肌层及骨面,采用单盲法,利用B超进行探测,将结果与植入异物进行对照。结果 B超检测结果与植入异物对照显示,其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准确度分别为96.36%、92.59%、7.41%、3.64%、95.83%。结论 B超对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具有安全、价廉、易普及的优点,其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B超;非金属异物;诊断;实验动物
B型超声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无损、价格低廉的检测设备,有关其对非金属异物定位诊断价值的系统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采用动物实验方法,通过对动物体内植入非金属异物,采用B型超声对异物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探索出B型超声对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便于指导临床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选用6只新西兰兔,雌雄不限,月龄约3个月,体重2.5~3.0 kg(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异物选择 选择常见非金属异物如普通玻璃、木块、布块、石子,根据B超探头的最小分辨率,我们将异物大小定在0.2~0.5 cm3左右。
1.3 动物模型建立 动物仰卧于实验台上,2%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四肢近端剃毛。为减少切口对B超检测的影响,我们分别于动物4个肢体近端外侧做长约2.0 cm的纵行切口。将四种异物通过切口潜行向内侧随机植入皮下、肌肉层及骨面层,每侧肢体共设置8个植入点,每个植入点相距超过1.0 cm,在体表均设有标记。为减少误差,设置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点均分离了相应植入层的组织。植入异物的部位、种类及数量由术者记录统计,不事先告知B超检查医师。
1.4 检测方法 植入异物后,在动物麻醉未清醒前即行B超检测。采用我院西门子512型B型超声仪检测,探头使用7.5MHz,采用单盲法,由同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诊断,同一台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判定标准:采用常规超声观察声像图表现,超声观察确定有异物强回声且后伴有声影者为阳性,未发现异物强回声且后伴声影者为阴性。
2 结果
2.1 异物植入情况 6只动物肢体内共植入异物165个,27个植入点为空白对照,其中皮下、肌层、骨面分别植入异物43、68、54个,设置空白对照7、11、9个(见表1)。
表1 异物植入情况(略)
2.2 实际植入异物与超声探测结果对照 对照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植入异物共165个,B超探测到159个,灵敏度高达96.36%,仅漏诊6 例,漏诊率为3.64%;空白对照组共设27个植入点,B超确诊25个点无异物,特异度高达92.59%,误诊2 例,误诊率3.64%。
2.3 B超诊断指标分析
2.3.1 基本指标
灵敏度:Se=159/(159+6)=96.36%;
特异度:sp=25/(25+2)=92.59%;
误诊率:α=2/(25+2)=7.41%;
漏诊率:β=6/(159+6)=3.64%。
表2 超声探测结果与实际植入异物对照(略)
2.3.2 准确度
Ac=(159+25)/192=95.83%
2.3.3 似然比
阳性似然比:+LR=Se/α=13.00
阴性似然比:-LR=β/Sp=0.04
2.3.4 尤登指数
YI=1-α-β=0.89
3 讨论
自从Bloch和Purcell于1946年发现磁共振成像原理后,影像学诊断得到飞速[1]。随着20世纪80年代MRI逐渐应用于临床,外伤遗留在体内的各种非金属异物如玻璃、石子、布块、木屑等开始被发现。由于X线片和CT扫描这些常规检查对许多非金属异物无法显像,易造成漏诊误诊,因此临床上更多地依赖于MRI检查。但是许多基层无MRI设备,具备该设备的大型医院虽然可以进行检查,但其收费较高,且在指导手术取出异物上不能提供准确的定位,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B型超声仪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基层医院已经普及。利用B超对非金属异物进行诊断,在眼科及颌面外科已有很广泛深入的研究[2~3],但对软组织诊断价值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4]。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以期揭示出B超对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根据诊断试验评价原理[5],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患者被判为阳性的概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非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这两个值越大越好。误诊率又称假阳性率,指非患者被判为患者的概率;漏诊率又称假阴性率,是指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这两个值越小越好。准确度,又称总符合率,表示观察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反映正确诊断患者与非患者的能力,准确度越高,真实性越好。似然比是评价诊断实验真实性的重要综合指标,阳性似然比越大越好,他表明阳性结果的正确率高,受检对象的患病率高;阴性似然比越小,表明患病率小,阴性结果正确率高。尤登指数值介于0~1之间,该值越大,则诊断试验的真实性越好。本研究表明,B超对实验动物软组织内异物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达92%以上,而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8%。说明其对检出和排除异物的正确诊断率高而错误诊断率很低,对异物的正确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似然比和尤登指数的值反映出B超诊断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真实性很高,可信度大,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
本研究采用7.5MHz高频探头,分辨率高,但组织穿透力相对较低[6],可通过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克服。研究方法上采用单盲法,即B超检查医师进行检查前并不知道是否存在异物及异物的种类、植入的部位等,故对检测结果的主观影响少,结果真实可信。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均出现在较深的肌层和骨面层,与异物较深、受浅层组织干扰较大有关。假阳性结果出现可能与局部组织受损出现腔隙或肌腱干扰所致,假阴性结果与局部组织水肿出血或异物形态不规则难以与正常组织区分造成。
本研究结果表明,B超对软组织内异物的诊断具有安全、价廉、易普及的优点,其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高元桂,蔡幼铨,蔡组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45.
[2]孙世尧,张浚睿,郭军,等.颌面部非金属异物的超声诊断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3):166?167.
[3]法永红,王一霖,顾晓明.口腔颌面异物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11(4):260?262.
[4]邹艳秋,戈晓华,武连芬.软组织金属异物在B超引导下手术的初步探讨[J].超声医学杂志,1988,4(1):44.
[5]李良寿.临床医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第2版.西安:陕西技术出版社,2000:179?188.
[6]袁光华.B超动态频率扫描技术[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9,5(3):170?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