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期辨治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脑梗塞 辨证论治 中药疗法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005-01—2007-01,笔者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期辨治脑梗死3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3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梗死诊断要点,并全部经头颅CT检查证实;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医中风诊断;③发病≤3日。
1.1.2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混合性卒中;③有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有严重并发症,如心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血液病等;④有卒中病史且遗留严重后遗症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69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60.22±9.2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20±8.33)分。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59.86±9.52)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80±8.51)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卧床,保持大便通畅,合理控制血压,控制脑水肿,持续3~5日,防治各系统并发症,并予血栓通0.45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距发病时间分为<3日、4~7日及7~14日3期分别加用中药。
1.3.2.1 <3日(1期) 治宜平肝熄风,滋补肝肾。基本方:生地黄30 g,钩藤(后下)20 g,牡丹皮10 g,桑叶10 g,麦门冬20 g,当归15 g,白芍药20 g,生牡蛎(先下) 30 g。临证可视火、痰及腑实之盛衰适当加减。
1.3.2.2 4~7日(2期) 治宜化痰活血熄风。基本方:胆南星6 g,水蛭6 g,茯苓15 g,当归15 g,石菖蒲15 g,钩藤(后下)15 g,郁金10 g,枳实10 g。临证视病情适当加减。
1.3.2.3 7~14日(3期) 治宜益气活血通络。基本方:生黄芪30~90 g,当归15 g,鸡血藤30 g,地龙15 g,水蛭6 g,炮穿山甲6 g,茯苓12 g。临证视病情适当加减。
以上均为汤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1.4 疗程 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6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6例,基本痊愈2例,占5.56%;显著进步16例,占44.44%;进步11例,占30.56%;无变化5例,占13.89%;恶化1例,占2.78%,死亡1例,占2.78%;总有效率80.56%。对照组33例,基本痊愈1例,占3.03%;显著进步10例,占33.33%;进步11例,占39.39%;无变化8例,占24.24%;恶化2例,占6.67%;死亡1例,占3.33%;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2组血、尿、粪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反应。治疗组3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出现轻度胃脘不适,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医学认为,脑梗死之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小动脉壁增厚闭塞,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脑血流量总体或局部减少,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度增高有关。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亏,内风旋动,气血逆乱,夹火夹痰,横窜经脉,致脑脉痹阻而为病。叶天士认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导致内风旋动。强调内风为中风病的启动因素。脑梗死发生后,早期病机以肝风内动为主。1周以后,其病机以气虚血瘀为最多见。针对脑梗死后主要的病理变化及中医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变化,在临床中根据病程分为3期辨治。1期,治疗目的为调整肝之体用,以平肝熄风为法。药用菊花、钩藤、生牡蛎以平肝熄风;生地黄、麦门冬、白芍药以滋阴;当归、牡丹皮以养血活血。2期,由于肝强脾弱,脾胃运化受到影响,痰饮渐生,故治以化痰活血熄风为法。药用胆南星、茯苓、石菖蒲、枳实以化痰祛浊;水蛭、当归、郁金以活血;钩藤以熄风。3期,治疗目的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药用生黄芪、茯苓以补气;当归、鸡血藤、炮穿山甲、地龙、水蛭养血活血通络。从治疗结果看,中医分期辨治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此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1] 中华神经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