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及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毅敏,王晶,隋丽华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 研究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73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交界瘤和30例良性瘤组织进行VEGF、MMP-10表达的分析。[结果] 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瘤和良性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VEGF和MMP-10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水均有显著性差异。VEGF的表达与预后相关;而MMP-10表达与预后无关。[结论] 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转移过程中,肿瘤恶性侵袭与新生血管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VEGF可以作为评定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浸润和转移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在此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两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介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相关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则是依赖Zn2+降解细胞外基底膜基质的一类蛋白水解酶。其中MMP-10属于间质溶解素类,它可以激活95%的MMP-9前体以及其他基质金属蛋白酶[2]。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MMP-10与肿瘤关系的报道很少。本文在研究VEGF及MMP-10与上皮性卵巢癌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两者在肿瘤浸润、转移方面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四临床学院1992~1995年收治的73例FIGO分期为Ⅰ~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Ⅰ期11例,Ⅱ期17例,Ⅲ期36例,Ⅳ期9例。年龄为23岁~72岁,平均为 47岁。其中浆液性癌43例,黏液性癌30例。高、中分化癌11例,低分化癌62例。另取良性卵巢瘤组织30例;交界性卵巢瘤组织20例。

    1.2   取材及制片

    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μm,作VEGF、MMP-10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所有切片均经病理科教授盲法认定。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用已知的VEGF阳性的乳腺肿瘤做VEGF的阳性对照;用已知的MMP-10阳性的结肠肿瘤做MMP-10的阳性对照;用PBS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1.3   VEGF和MMP-10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VEGF和MMP-10的表达采用半定量方法。当观察VEGF在卵巢中的表达时,在肿瘤细胞胞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当观察MMP-10在卵巢中的表达时,在肿瘤细胞胞浆、间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两者都以低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数比值的多少分为四级:①阴性(-):为无阳性表达细胞。②低度表达(+):阳性表达细胞数<25%。③中度表达(++):阳性表达细胞数为25%~50%。④高度表达(+++):阳性表达细胞数>5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AS 6.12软件包统计处理。

    2   结   果

    不同恶性程度上皮性卵巢肿瘤(癌、交界瘤和良性瘤)免疫组化染色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的数据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可得检验统计量:VEGF:H=56.68,P<0.0001;MMP-10:H=59.96,P<0.01。因此VEGF和MMP-10在73 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交界瘤、30例良性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此外,两者在癌和交界瘤之间、癌和良性瘤之间以及交界瘤和良性瘤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针对73例上皮性卵巢癌对应不同的组织类型(浆液性和黏液性),不同的临床分期(Ⅰ~Ⅳ期),不同的病理分级(高中分化和低分化),有无腹水和预后情况(≥5年和<5年)进行的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上皮性卵巢癌(浆液性和黏液性)的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在43例卵巢浆液癌和30例卵巢黏液癌中,MMP-10和VEGF的表达在卵巢浆液癌和卵巢黏液癌之间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分别为:MMP-10:Z=0.49,P=0.63;VEGF:P=0.22)。

    根据临床分期(Ⅰ~Ⅳ期)及免疫组化染色程度的不同,经Wilcoxon检验,MMP-10和VEGF在Ⅰ期与Ⅱ期之间,Ⅲ期与Ⅳ期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如果将Ⅰ期和Ⅱ期合并视为早期肿瘤,Ⅲ期和Ⅳ期合并视为晚期肿瘤,则经Wilcoxon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检验统计量分别为:MMP-10:Z=-4.74,P<0.001;VEGF:Z=-5.1,P<0.001)。

    针对不同组织分化,将其分为低分化和高中分化两组。实验结果经Wilcoxon检验得出,VEGF和MMP-10 的表达在低分化和高中分化组织中有极显著性差异(检验统计量分别为:MMP-10:Z=-4.97,P<0.001;VEGF:Z=-5.44,P<0.001)。

    将有无腹水的癌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Wilcoxon检验得出:MMP-10和VEGF在有无腹水的组织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检验统计量分别为:MMP-10:Z=-2.53,P=0.011;VEGF:Z=-4.92,P<0.001)。

    将生存期大于等于或小于5年的癌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Wilcoxon检验得出,VEGF在两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检验统计量为:Z=-2.99,P<0.0028);而MMP-10 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为:Z=-0.88,P=0.38)。

    表3显示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由表3得出Spearman相关系数rs=0.776,P<0.001,因此可以说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3   讨   论

    肿瘤细胞粘附、移动、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发生浸润,进而促进转移。在此过程中,MMP-10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肿瘤是否可以在转移组织中得以生存,则依赖于转移部位及肿瘤组织自身的血管生成。因此VEGF在转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认为肿瘤浸润、侵袭是转移的前提,新生血管形成则为局部肿瘤细胞提供物质代谢窗口,从而促进转移形成。而MMP-10可以激活其它MMPs,激活的MMPs与VEGF可以相互诱导,促进转移的发生。因此本实验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和MMP-10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进而阐明其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临床、预后的关系,并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寻找新的方法、途径。

    实验结果表明: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都高度表达,这说明VEGF和MMP-10的表达量与其良恶性有关。VEGF能够强烈刺激血管内皮增生,诱导血管生成。众所周知,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经常出现坏死,这样就会引起组织的缺血缺氧,使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增高。而对于MMP-10来说,它能够降解基质中的纤黏蛋白、层黏蛋白、弹性蛋白和糖蛋白的蛋白核心以及Ⅳ和Ⅸ型胶原等,同时还激活许多种其他MMPs,例如:MMP-1,-7,-8,-9等。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常常伴有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在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必不可少的。MMP-10恰恰是其中重要的因子。所以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尤其是在伴有浸润和转移的组织中MMP-10呈现了高度表达。

    VEGF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根据FIGO分期,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和转移途径,在没有新的血管生长以前,肿瘤只能生长到1mm3~2mm3,不会发生转移。在新血管生成以后,肿瘤会呈指数倍增长,转移的机会随之提高。低分化肿瘤恶性程度高往往容易转移。此外,VEGF在有腹水尤其是腹水量大于500ml的组织中高度表达。VEGF是一种能够增加血管通透能力的重要因子,可以导致液体、血浆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从血管中外渗。临床研究亦表明VEGF在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同时,也有利于肿瘤细胞进入腹腔,为肿瘤细胞的腹腔种植创造条件,种植于腹腔表面的肿瘤细胞进一步刺激腹膜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腹水产生。而同样MMP-10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水均有关系,并且VEGF与MMP-10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由于上皮性卵巢浆液癌和黏液癌均可在较早期已有浸润和转移的发生,因此VEGF和MMP-10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表明两者都不可用来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病理类型的指标。

    对于预后情况,VEGF的表达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评定预后的指标;而MMP-10表达与预后无关。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VEGF和MMP-10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的分析表明,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转移过程中,肿瘤恶性侵袭与新生血管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些学者认为血管发生与肿瘤分级有关,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血管发生与肿瘤分级无关[3,4],本文结论与前者相同。随着对两者相关性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为抗肿瘤转移机制研究提供一些证据。

 

【】
  [1] Monk BJ, Choi DC, Pugmire G, et al. Activity of bevacizumab (rhuMAB VEGF) in advanced refractory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 Gynecol Oncol, 2005, 96(3):902-905.

[2] Dannewitz B, Edrich C, Tomakidi P, et al. Elevated gene expression of MMP-1, MMP-10, and TIMP-1 reveal changes of molecules involved in turn-over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cyclosporine-induced gingival overgrowth[J]. Cell Tissue Res, 2006, 325(3):513-522.

[3] Davidson B, Goldberg I, Tell L, et al. The clinical role of the PEA3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ovarian and breast carcinoma in effusions[J]. Clin Exp Metastasis, 2004, 21(3):191-199.

[4] Tserkezoglou A, Kontou S, Hadjieleftheriou G, et al. Primary and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prior breast carcinoma. Pre-operative markers and treatment results[J]. Anticancer Res, 2006, 26(3B):2339-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