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恒速和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周良军,卫才权,曹强,李国斌,费江林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恒速输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门诊ASAⅠ级或Ⅱ级的人工流产患者200例,根据麻醉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恒速输注组(CI),Ⅱ组为靶控输注组(TCI),每组各100例,分别统计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自行行走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呼吸抑制情况、术中出血量、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3%,与Ⅱ组的9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在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时和清醒时两组的心率、血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自行行走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Ⅰ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诱导时显著低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点呼吸抑制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恒速输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使用方便,可以替代TCI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异丙酚;恒速输注;人工流产手术

  靶控输注(TCI)技术是静脉给药技术的重要变革,是药代动力学与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异丙酚的TC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由于限制,我国广大基层普遍未配备TCI设备,使TCI技术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应用异丙酚的二阶段恒速输注(CI)的静脉给药方法,观察CI技术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静脉麻醉中可行性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副作用,并对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作临床对比研究。探讨二阶段CI方案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替代TCI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门诊患者200例, 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岁~40岁,孕期40 d~65 d,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无器质性疾病,无严重的心电图异常,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无镇静、镇痛药物成瘾史, 其患者年龄、孕期、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4 h,无术前用药。患者入手术室后取膀胱截石位,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2 L/min的流量持续鼻导管给O2,于消毒铺巾时先注入1%利多卡因3 ml[1],然后Ⅰ组用JMS sp 500 syringe pump输液泵静脉注入不稀释的异丙酚,第一阶段为60 mg/(kg·h),当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并立即将异丙酚的用量改为第二阶段:需扩宫者为40 mg/(kg·h) ,不需扩宫者为20 mg/(kg·h)[2];Ⅱ组使用TCI?Ⅰ注射泵(北京思路高高科技有限公司)注入不稀释的异丙酚,内设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信息输入计算机,效应室靶浓度设为6.0 μg/ml[3],手术操作结束时停止注射异丙酚。

  1.3  术中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优:手术期间无肢体动作出现;良:手术期间存在不影响手术的肢体动作;差:手术期间肢体动作明显,手术无法进行)、诱导时间(注药开始到对大声叫姓名失去反应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到能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从停止静脉注入药物到患者可正确回答出自己生日的时间)、自行行走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术中出血量(吸引器吸出的血量);记录麻醉不良反应(静脉疼痛、寒战、术后头晕、恶心、呕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处理,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Ⅰ组麻醉效果优73例,良20例,差7例,优良率为93.0%;Ⅱ组麻醉效果优86例,良10例,差4例,优良率占9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除诱导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自行行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量及自行行走时间比较(略)

  2.2  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通过监测手术过程中HR、BP、SpO2的变化来反应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见表2):在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时和清醒时两组的HR、B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Ⅰ组的SpO2在诱导时显著低于Ⅱ组(P<0.05)。

  表2  患者HR、BP、SpO2的变化情况(略)

  2.3  术中出血量  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Ⅰ组与Ⅱ组分别有17例和15例术中出血量>50 ml,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术中及术后副反应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静脉疼痛,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术后无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Ⅰ组患者有3例,Ⅱ组患者4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清醒后,Ⅰ组患者有25例, Ⅱ组患者7例诉说头晕,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

  3  讨论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具有良好镇静、遗忘作用的全身麻醉药,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多用于门诊小手术[1]。TCI是通过机直接控制目标(血浆和效应室)浓度,并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给药浓度来控制麻醉深度,与传统的手控给药方式相比,有精确、稳定、操作简便、可控性好等优点[4,5],已广泛应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由于限制,我国广大基层普遍未配备TCI设备,CI对设备要求低,普通输液泵,甚至输液器即能达到要求。本研究把二阶段CI方案应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并与TC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TCI异丙酚的诱导时间长于二阶段CI方案,这可能是诱导注药时, CI方案的给药速度要大大快于TCI,所以患者的诱导时间较短。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全程监测了患者的HR、BP、SpO2、麻醉效果等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的HR、BP较为平稳, 麻醉效果好,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是SpO2在诱导时降低较为明显,特别是CI方案组,这是因为异丙酚的注射速度越快对呼吸抑制作用越强[6],因为CI方案在诱导时输注异丙酚的速度较快,其抑制较为明显,这就提示我们在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必要时要进行吸氧和辅助呼吸。异丙酚二阶段CI静脉给药方案与TCI方案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均简便易行,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并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平稳,异丙酚CI设备简单、易掌握,在我国目前许多尚未配备TCI设备的医院,可替补TCI在人工流产手术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
   [1] 徐建国,傅素娥,陆雪芳,等.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11):561?563.

  [2] 李少云,林还珠.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100例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5):506?507.

  [3] 郑戈,陈立芳,徐佳,等.不同靶控浓度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4):283?284.

  [4] 王若松.靶控输注的理论和实践[J].临床麻醉学志,1999,15(6):336?338.

  [5] 邱树彬, 黄选刁.靶控输注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05,11(4):358?360.

  [6] 肖晓山,刘瑛,徐斌晖,等.异丙酚不同注药速度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