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诺维本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晓燕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穿刺;心理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Mainlie of Nuoweiben throug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ANG Xiao?yan

  (Tumor Hospital of Linyi, Linyi, Shandong 276001, China)    Key words: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ture; Mental nursing

  诺维本在肺癌尤其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中有较好效果。但其引起的静脉炎常令护理人员及患者头痛,轻则引起轻微疼痛,重则疼痛沿静脉走向延伸,难以忍受;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可视性较差、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较低,容易发生抗癌药物的血管外渗漏;一旦发生外渗,即使处理及时,也会出现烧灼样疼痛,严重者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给患者造成了生理上、心理上的痛苦,也给护士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我们从2005年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诺维本的方法,减少了许多静脉炎及外渗的概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共131例,全部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采用普通输液器静脉点滴,观察组61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滴注。

  1.2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的机会。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我们选用的是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留置针,型号为22 cm×25 cm)、透明敷贴、棉签、0.5%碘伏、75%酒精、3条胶布,穿刺方法同一般静脉输液。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外渗及静脉炎的概率,见表1。静脉炎分型见[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外渗及静脉炎的概率(略)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χ2=13.14,P<0.01,说明两组之间差异极有显著性,观察组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使用留置针可以减少外渗的概率,免去了外渗的痛苦,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使其情绪放松,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处于最佳状态给患者进行穿刺。

  3.2  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穿刺技术要熟练,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周围组织损伤。

  3.3  留置成功后  将药物稀释到一定的程度,生理盐水100 ml+NVB 40 mg静脉点滴,静脉点滴时速度不要过快,过快会增加外渗的概率,一般在50滴/min左右;过慢容易刺激血管,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点滴NVB前应先滴入生理盐水250 ml,观察无渗出再滴入诺维本,化疗药输注结束后,再次输注等渗溶液50 ml~100 ml,以减轻可能残留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3.4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加强巡视,如发生留置针上方红、胀, 应立即更换血管,在另一肢体进行穿刺,并按化疗药物外渗方法进行处理。如发现在静脉周围出现刺激性的丘疹,或有小水泡也要及时更换血管重新穿刺,在我们观察组中1例外渗就是这种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后未出现严重后果。

  3.5  穿刺部位  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如敷贴粘接不牢,可小心撕去透明敷贴,用0、5%碘伏、75%酒精消毒针口及周围皮肤、待干后重新用透明敷贴固定。

  3.6  温度调整  如果室温较低,可将液体加温至30 ℃,以减轻液体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刺激性疼痛。给输注静脉局部热敷,可以缓解血管痉挛,加快血流速度,减少液体渗漏的可能性。

  3.7  留置针  留置针用于普通输液一般保留3 d~5 d,因NVB对血管刺激性强,为了避免第2天重复使用该血管化疗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我们在当天输液完毕后一般不予保留。第2天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等到第8天重复时再用留置针进行化疗,这样对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起到了—定的作用。

  3.8  拔管  可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然后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 min~3 min,防止出血。

  3.9  拔管后  在血管上方给予常规冰敷,2次/d,30 min/次,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4  讨论

  许多抗癌药物静脉注射时,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注射部位周围的皮下组织,会引起严重的局部毒性反应。据估计,渗漏的发生率为0.1%~0.6%[1],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尤其是在用药护士未受过严格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情况下最易发生。药物渗漏后通常表现为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药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有时可为剧烈地烧灼样疼痛,严重者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如果侵及脉管系统及肌腱组织,有时需手术切除甚至截肢;另外,神经压迫症状肌肉挛缩及并发感染也较常见。因诺维本对静脉的刺激性较大,外渗后引起的皮肤坏死更为严重,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为了避免静脉炎及外渗的发生,现在临床上大都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但由于中心静脉导管费用较高,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需要一定的技术,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掌握的;且留置管放在身上,患者总觉着是个异物,生活、活动极不方便,所以还是用外周静脉注射的多;而外周静脉注射使用和保护好血管是很关键的问题, 由于静脉留置针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只要会普通静脉注射的护士稍加培训后即能掌握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又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化疗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我们通过1年多的观察,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NVB确实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使患者安心地接受化疗,顺利出院。

【】
    [1] 王哲.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M].第1版.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