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疗效分析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uanxiongqi Glucose Injection in Curing Unstable Angina
Key words:Unstable angina pectoris;Chuanxiongqi Glucose Injection;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我们应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通过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结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选9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第6版内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8岁~80岁,平均(50.5±7.8)岁;病程0.5 a~9 a,平均(5.4±2.2) a;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50岁~80岁,平均(56.2±6.9)岁;病程0.5 a~10 a,平均(5.8±2.5) a。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心绞痛分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例通过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化验,急性心肌梗死除外,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消心痛口服,10 mg/次,3次/d;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 mg~0.6 mg,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倍他乐克、他汀类调脂药、ACE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6 ml~10 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1 d。
1.3 疗效判断 心绞痛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减少或减少次数不到50%。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ST段恢复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50%以上;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 mm,T波倒置加深>50%或由直立变平坦或平坦T波变倒置。
1.4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1天,作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服药期间每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并检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SN?3型毛细管粘度计检测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温化法测定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硫酸胺比识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组内各数据比较采用u检检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表2)。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异常,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表3)。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除血管、神经、内分泌因素外,血液流变性异常具有重要影响,与其发生密切相关,是心绞痛的始动因素或重要中间环节[2]。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较重,又因为血糖浓度偏高及血脂异常,引起代谢紊乱,加重血管内皮损伤[3],且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心肌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所以对高粘血症给予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利于改善和减少心绞痛发作。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损伤功能[4]及维持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等作用而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盐酸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生物碱—四甲基吡嗪,盐酸川芎嗪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为:通过调节血栓烷A2/前列腺素I2,纠正血循环中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平衡,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5];活血化瘀作用:作为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剂,它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缓解高凝状态,使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6];具有钙离子拮抗剂作用,不仅作用于钙通道而阻断细胞外钙的进入,而且在血管平滑肌内可抑制储备钙的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能够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组织耗氧量,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同时减少自由基产生[7,8]。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P<0.05。
【】
[1] 叶任高,陆再英.内[M].第6版.281?282.
[2] 朱庄庄,陈志松,冯丽.血液流变性变化在老年人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5,15(2):57?58.
[3] 王晓梅,穆长征,陶仕英.老年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J].误诊学杂志,2005,5(6):1066?1067.
[4] 张丽萍.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2003,3(11):43.
[5] 张秋才,李黎辉,赵桂英.川芎嗪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942.
[6] 王万铁,林丽娜,徐正祥.川芎嗪对心脏换瓣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3?14.
[7] 李金兰,张素荣,周义乾.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内皮素?1、血液粘度及血气的影响[J].中国医刊,2000,35(2):40.
[8] 曲娴,槭叶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羟自由基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1,8(1):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