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程波,王玉,张忠波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状况,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应用的血管病基础,评价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住院乳腺肿瘤患者92例,患者皆女性,术前未行化疗或放疗,其中乳腺癌46例,年龄23岁~74岁,平均年龄48岁,均为原发癌;其他乳腺良性病变46例,年龄26岁~66岁,平均年龄42岁。以上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方法  采用美国产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7.5 MHz,选用乳腺常规检测程序。首先,二维切面常规显示乳腺肿瘤的不同切面,观察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以及双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作出声像图诊断,然后,用彩色的普勒血流显像(CDFI)多切面仔细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血管分布状态,选取血流信号最丰富区域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调整声束与血流入射夹角<60°,获得动脉血流频谱,测量血流频谱参数,即最大流速(Vmax),最低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CDFI血流信号分级判定,按Adler方法[1]。术后病理常规石蜡包埋,连续5 μm厚切片2张,贴附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防脱片上,采用S?P法:分别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经PBS液多次冲洗后,苏木素复染、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计数:胞浆内含有棕黄或棕褐色颗粒的肿瘤细胞被计数为阳性细胞,每张切片选择5个区在400倍视野下连续计数100个瘤细胞,以组织中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将其分为4级:阳性细胞或阳性细胞<5%为阴性(-);<20个阳性细胞为低度表达(+);20个~50个阳性细胞为中度表达(++);>50个阳性细胞为高度表达(+++)。MVD计数:先在低倍镜(40)下任选乳腺肿瘤组织中一个微血管的部位,然后在高倍镜(200)下进行观察,按照Weidner等的评判标准,乳腺肿瘤内着色的毛细血管和微小血管,凡呈现棕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群无管腔与邻近的微血管或其他结缔组织成分有明显区别的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为了避免较大血管对计数的干扰,对肌层较厚及管腔面积>8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数,每例切片分别计数5个视野,由2位医生同时计数,最后取其平均值为该例的MVD值。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乳腺肿瘤CDFI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  恶性乳腺肿瘤的CDFI血流信号分级为:0级2例、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26例。乳腺癌CDFI显示肿瘤内部多有中量以上的血流信号,89.96%(40/46)为Ⅱ级~Ⅲ级血流,主要分布于肿瘤的边缘。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的CDFI血流信号分级为:0级26例、Ⅰ级16例、Ⅱ级4例、Ⅲ级0例。血流丰富程度明显低于乳腺癌组,91.30%(42/46)为0级~Ⅰ级血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乳腺肿瘤内FV测量MVD指标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FV标记,测量乳腺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乳腺癌(74.00±27.18)个/mm2,其他乳腺良性病变(40.26±13.17)个/mm2,乳腺癌内MVD明显高于其他乳腺良性病变内MV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乳腺肿瘤内MVD与CDFI血流分级相关分析  46例乳腺癌,40例CDFI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为Ⅱ级~Ⅲ级,血管密度范围为(28~140)个/mm2,平均(74.00±27.18)个/mm2。46例乳腺良性病变,42例CDFI显示肿瘤内血流为0级~Ⅰ级,血管密度范围为(7~69)个/mm2,平均(40.26±13.71)个/mm2。表明CDFI检测肿瘤内血流与乳腺肿瘤内MVD的检测呈正相关关系(P<0.01)。

  3  讨论
  
  1997年Wells首先报道用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肿瘤的血流信号[2]。随着超声诊断设备的进步,对低速血流的检测能力大为提高后,有了更多的应用脉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报道[3]。CDFI是目前筛选乳腺癌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MVD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取决于血管生成,癌肿因生长迅速快、代谢旺盛,需要充足的血流和能量供应,当肿瘤长到3 mm时,进一步生长需要新的血管生成,新生的血管不仅向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导致肿瘤的恶性生长与转移,肿瘤生长阶段血管期的开始标志着肿瘤开始快速生长、局部浸润,最后导致转移的发生[4]。MVD可准确地评价实体肿瘤内血管生成状况,这为我们研究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病基础。本组资料表明FV测量乳腺肿瘤MVD,乳腺癌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管形成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使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肿瘤细胞释放VEGF等血管生成因子,来启动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开关”[5],激活血管生成因子,促使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血管芽及微血管,其结果为血管形成生长因子浓度升高或是抑制因子浓度下降,从而使肿瘤形成新生血管,肿瘤组织进一步生长,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达到肿瘤无限生长的恶性循环。VEGF目前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均有显著的高水平表达[6]。本研究结果显示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这就从一方面解释了良恶性乳腺肿瘤不同的微血管密度产生的机制,说明乳腺癌组织通过分泌VEG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使肿瘤获得迅速增殖、浸润与转移的能力,对甲状腺癌的生长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CDFI作为与MVD相关性好,无损伤,实时观察及可重复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对肿瘤的血流信号分析,能够在术前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文献】
    [1] 罗慧.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9,26(4):222?224.

  [2] 沈理,方超.小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医学影像技术,1997,13(5):447?449.

  [3] 吕轲,张缙熙,傅先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5):64?66.

  [4] Folkman J.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tumorsareangiogenesisdependent[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90,82:(1):4?6.

  [5] Hanahan D,Flokman J.Pattern and emerging mechanisms of the antigenicswitch during tumorgenescell,1996,86:353?364.

  [6] Santin Ab,Hermonat PL,Ravaggi A,et al.Secretion of vascularendo the lialgrowth factor inovariancancer[J].Eur J Cynae Oncol,1999,20(3):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