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184例临床危险因素治疗分析
【关键词】 脾破裂
[摘 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将1996年至2002年我院收治的1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入院时的13项指标、美国脾脏损伤分级标准、出血量和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收缩压、脉率、出血量、全腹肌紧张、肠麻痹、脾脏损伤级别、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脾破裂预后的因素。结论:对影响脾破裂的预后因素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脾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在腹部损伤中,外伤性脾破裂颇为常见,且损伤常常累及肝脏、肾脏、头部、胸部、脊柱及四肢等,其发生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1],而其死亡率为10%~25%[2]。故对此类损伤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尤为重要。笔者收集了我院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184例,临床资料均完整,对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男149例,女35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为事故撞伤123例,坠落伤32例,殴打伤20例,挤压伤9例。主要的合并伤有肋骨骨折、血气胸30例,肠系膜破裂、肠破裂23例,后腹膜血肿18例,肝破裂11例,四肢骨折8例,颅脑损伤4例。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的40例,占21.7%,其中发生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57.5%,死亡6例,死亡率达15.0%。有4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主要是膈下积液、胸腔反应性积液、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死亡11例,死亡率6.0%。伤后至就诊时间为30 min~10 h。184例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169例腹腔穿出不凝血,腹穿阳性率为91.8%。本组患者均于全麻下行手术,其中行脾脏切除术172例,脾脏修补术12例。经手术确定,出血量>4 000 ml的37例,脾脏损伤Ⅲ级或Ⅲ级以上患者99例,发生并发症32例,死亡10例,Ⅲ级以下患者85例,发生并发症11例,死亡1例。
1.2 方法
入院后立即对每位患者进行如下指标观察:患者的年龄、伤后至就诊时间、受伤原因、腹痛范围、收缩压、脉率、压痛范围、有无全腹肌紧张、有无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消失)、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否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腹穿是否有不凝血。除以上指标外,我们按美国创伤外会(AAST)分级法[3]及术中记录出血量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将脾损伤分为5级,Ⅰ级:血肿:被膜下<10%的表面积;裂伤:被膜撕裂<1.0 cm;Ⅱ级:血肿:被膜下10%~50%的表面积,脾内血肿<5.0 cm(直径);裂伤:脾内深度1 cm~3 cm,未累及小梁血管;Ⅲ级:血肿:包膜下面积50%或扩散,包膜破裂,脾内血肿>5.0 cm(直径);裂伤:脾内深度>3.0 cm,或累及小梁血管。Ⅳ级裂伤:裂伤累及脾段后脾门的血管,导致大块组织失活(>25%脾脏)。Ⅴ级裂伤:完全碎片状脾脏;血管:脾门血管损伤,脾坏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凡具有以下因素1项或1项以上者[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脉率≥100次/min,全腹肌紧张、肠麻痹、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出血≥4 000 ml、脾脏损伤≥Ⅲ级],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患者收缩压≤90 mmHg、脉率≥100次/min、全腹肌紧张、肠麻痹、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出血量≥4 000 ml、脾脏损伤≥Ⅲ级是外伤性脾破裂危险因素。这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对以上因素应提高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 讨论
脾脏是人体第二大网状内皮系统,位于左上腹,与膈肌、胃、左肾、胰腺、结肠脾曲比邻,腹部外伤时脾脏是最容易损伤的器官,而影响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如就诊的条件、医生的诊疗经验、损伤的情况等等。本文就患者的损伤情况来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示,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脉率>100次/min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了收缩压<90 mmHg,脉率>100次/min是影响外伤性脾破裂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和脉率是重要的生命指标,反映全身特别是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收缩压<90 mmHg,脉率>100次/min说明机体处于危重状态。此时应尽快纠正休克,改善器官的血液灌流,防止重要器官进一步损害[4]。出血量多时势必降低机体有效循环血量,进而引起休克,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本组资料显示出血量≥4 000 ml的37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9例,死亡7例,分析发现出血量≥4 000 ml和<4 000 ml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前者高于后者,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而从脾脏分级标准来看,分级越高,受损越严重,损伤血管可能性越大,进而出血量也越多,发生率越高。本组Ⅲ级或Ⅲ级以上患者99例,发生并发症32例,死亡10例,Ⅲ级以下患者85例,发生并发症11例,死亡1例,前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本组18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的40例,占21.7%,其中发生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57.5%,死亡6例,死亡率达15.0%,说明了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术者强调要高度重视多发伤患者,对合并严重颅脑外伤和(或)胸部外伤者,要早期多学科干预,在行腹部手术的同时,及时行颅脑手术、胸部手术和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来维持呼吸等等,以便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另外,本组资料显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出现全腹肌紧张和(或)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消失)时,病情严重,预后可能不良。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合并肝脏破裂、胃肠道破裂、膈肌破裂、肠系膜血管破裂、胰腺挫裂伤、肾脏挫裂伤和腹膜后血肿等。这也提示了临床工作中遇到创伤患者出现肠麻痹和(或)全腹肌紧张时,注意创伤性脾破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腹内其他脏器和腹膜后脏器损伤的可能,这类脾破裂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要给予高度重视。
总之,患者收缩压、脉率、有无全腹肌紧张、有无肠麻痹、是否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出血量、脾脏损伤级别均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预后有关。因此,我们对以上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改善机体状态,提高创伤性脾破裂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1]吴阶平.黄家驷外[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421443.
[2]曾宪九译.克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5191520.
[3]Moore EE,Shackford SR,Pachter HL,et al.Organ injury scaling:spleen,liver,and kidney[J].J Trauma,1989,29:16641666.
[4]齐清秀,张武刚.腹部闭合损伤脾破裂危险因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4: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