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不同孕周的应用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任彩红,张珂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不同孕周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不同孕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分别用于孕7周前(A组)、孕7周~12周(B组)、孕12周~27周(C组)三个不同孕周时的流产问题,三个不同孕周随机各取150例,三组对药流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A组中应用临床效果最好,完全流产率96.67%,不全流产率3.33%,副作用小;在B组中应用,完全流产率80%,不全流产率17.33%,效果次之;在C组中应用完全流产率93.33%,不全流产率4.67%,A组、C组的完全流产率对比观察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C组中,有1例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2例(孕27周)发生严重宫颈裂伤。结论:药流药物的应用已从原来的小于49 d扩大到目前中期妊娠,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流产方法,但由于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在有急救条件和技术设备的医疗单位留观或住院,确保用药的安全及有效。

  [关键词] 不同孕周;临床效果;安全性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是药物用于不同孕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却有差异,本文对三个不同孕周使用药流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自愿要求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年龄20岁~30岁的初孕者,无前列腺素及米非司酮使用禁忌证及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出血性疾病,非瘢痕子宫,未应用任何甾体药物及宫内节育器,分为三组。A组为孕7周前(含7周)150例,B组为孕7周~12周(含12周)150例,C组为孕12周~27周(含27周)150例,并经妇科检查,尿HCG及B超检查证实宫内妊娠,查血、尿及白带常规正常。

  1.2  方法

  1.2.1  试剂  米非司酮为上海华联制药公司产品,每片25 mg,米索前列醇由澳大利亚Searle药厂提供,每片0.2 mg。

  1.2.2  观察方法  A组对象留院观察,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12 h/次,连用3 d,第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B组及C组对象均住院观察,口服米非司酮25 mg(首次加倍),每12 h/次,3 d,第4天晨再服米非司酮片25 mg,1 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以后每3 h~4 h阴道给药1次(每次200 μg~400 μg),总量不超过1.8 mg,详细记录三组间临床效果及用药后副作用,流产后经B超复查宫腔内未见异常或有残留或阴道出血多者经相应处理后观察24 h后出院。

  1.2.3  效果评定标准  完全流产指用药后自行排出完整孕囊或胎儿胎盘,经B超检查无宫内残留物,不需清宫者或虽然因出血多或淋漓不尽需清宫,但病理报告仅见蜕膜组织者。不全流产指孕囊或胎儿胎盘排出不全,B超检查宫内有残留物或出血多时间长需清宫,病理报告为绒毛或胎盘组织者。失败指服药后一直无宫缩未见组织排出,但胚胎死亡或继续妊娠者。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严格统计后,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比校三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效果比效(略)

  表1表明,A组与C组完全流产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C组与B组相比完全流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三组流产前后的副作用  见表2。

  表2  三组流产前后的副作用(略)

  从表2看出,A组中胃肠道反应率高于B组及C组,P<0.05,C组中有1例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后5 min出现全身发冷、寒战、呼吸急促,咽部发紧、脉搏细速,血压不能测到,经抢救后恢复。C组中有2例(孕27周)发生严重宫颈裂伤。

  3  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孕酮拮抗剂在蜕膜、绒毛、子宫肌、子宫颈有对抗孕酮的作用,米索前列醇作为兴奋子宫肌类型前列腺素有兴奋子宫肌,抑制子宫颈胶原合成的作用,通过两类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流产的效果[1]。孕7周前孕妇体内孕酮含量低,故药流药物终止妊娠7周前的流产,有效率100%,完全流产率96.67%,尽管胃肠道反应比B组及C组为多,可能与早孕反应有关,但本药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推广应用。

  鉴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显著的临床效果及米非司酮可以促宫颈成熟提高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的作用,其应用于终止较大孕周妊娠,国内外均陆续报告[2]。对于孕7周~12周的妊娠,尤其是早孕晚期(10周~12周)妊娠,此对胎儿较大,负压吸宫术难以吸出,又因羊膜腔尚小,经腹羊膜腔内穿刺注药引产也有困难,即使穿刺成功,往往因药物不敏感致流产失败。在这一阶段应用药流药物流产,即使流产未能完全(B组不全流产率17.33%),但是用药使胎儿胎盘部分排出后再行清宫术,手术容易进行,减少创伤机会,很多已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作为终止7周~12周妊娠的首选方法。

  由于中期妊娠的生理特点与早期妊娠流产显著不同,不易诱导宫缩,失败率高,而米索前列醇引产前先口服米非司酮200 mg作为预处理[3],取得了良好的引产效果,是由于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而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前列腺素产生,形成外源性前列腺素启动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的循环,这些作用更有利于终止中期妊娠,所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给中期妊娠非干扰性引产提供了新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月份大,引产并发症多, 国内外均发现米索前列醇引产后导致子宫破裂的严重并发症,本文资料中有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2例发生严重的宫颈裂伤,故药流药物终止中期妊娠必须在有急救条件和技术设备的医疗单位进行,决不能让孕妇带药回家自行服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1]  吴熙瑞.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制[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579.

  [2]  翁黎驹.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妊娠8周~12周的流产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585.

  [3]  Gottlieb C,Bygbemen M.The use of antiprogestin(Ru486)for termination of second trimester pregnanc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1991,70(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