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 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使患者手背放松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握拳式穿刺操作,其余操作步骤一样,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针时间及液体外渗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既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又减少了液体外渗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
浅静脉穿刺为临床、抢救和实验检查的最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手背浅静脉网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也是患者最易接受的穿刺部位。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具有弹性差、韧性减弱、壁薄、易滑动等特点,而住院期间又需要长期输液。所以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首次穿刺失败及液体外渗现象。据观察,98%以上的护士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均按教科书中规定的程序操作,即在离穿刺点约6 cm处扎止血带后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病员握拳,使静脉充盈(以上称常规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改常规法中“离穿刺点约6 cm处捆扎止血带,嘱病员握拳”为“离穿刺点10 cm~15 cm处扎止血带[1],让病员手自然放松……”(以上称新方法)进行穿刺。与常规法相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综合病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患者180例,男98例,女82例,其中住院时间最长5个月,最短8 d。按单日输液为实验组,共96例,双日输液为对照组,共84例。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均使用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洁瑞牌一次性使用6号头皮静脉针。由两名主管护士参加实验,一人专门负责静脉穿刺,一人负责观察输液情况并做好记录。
1.2.2 穿刺方法
1.2.2.1 实验组采用使患者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向患者作好解释,体位随意,肢体放松,选择手背静脉,离穿刺点约10 cm~15 cm处捆扎止血带并保持松紧适宜,让患者手自然放松,选择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肢,操作者左手握患者五指使其并拢使手呈叩杯状,根据穿刺点随意调节手腕弯曲度,此时手背皮肤即绷紧,静脉充盈良好即可进针。以最佳角度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稍向前推进,松止血带及调节器,输液贴固定。
1.2.2.2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握拳式穿刺。推输液车至患者病床旁。向其作好解释,患者体位随意,肢体放松,选择手背静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嘱患者握拳绷紧皮肤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稍向前推进,松拳、松止血带及调节器、输液贴固定。
1.2.2.3 专人记录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针时间及液体外渗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2.2.4 统计学方法两组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穿刺方法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见表1。表1 两种穿刺方法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略)
2.2 两种穿刺方法对液体外渗率(%)的影响见表2。表2两种穿刺方法对液体外渗率的影响(略)注: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手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会带来以下不足 由于心理因素,患者会用力握拳使肢体紧张、僵硬,并且致使手背浅静脉陷入各掌骨形成的间隙内不易穿刺。患者用力握拳致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增加进针时的痛感。快速进针时,常将皮肉切割堵塞针孔,致使回血不畅,导致穿刺失败[2]。嘱患者松拳时,由于皮肤和血管的牵拉、回弹,容易使针头刺破血管致液体外渗。而手背放松穿刺避免了上述不足。有研究表明,浅静脉穿刺如果血管腔径小、管壁簿、血流压力低,先将血管扩充,从静脉正面快速进针,将针头斜面刺入皮下然后轻轻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3]。也有研究表明:从静脉正面快速进针将针头斜面刺入皮下,然后将针体轻压皮肤平行刺入血管,切忌将静脉挑起进针,以防刺激针眼及周围组织造成疼痛[4]。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经常发生静脉穿刺失败。有时穿刺成功后,在固定或输液过程中经常发生液体外渗。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输液过程中的液体外渗,是护士和患者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使患者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在静脉上方针头斜面与皮肤呈30°角快速将针头斜面刺入皮下而后将针体压低并放慢速度将针头刺入血管,并且根据血管情况掌握刺入深度。这样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又减少了液体外渗的发生。分析失败原因与患者是否握拳、穿刺时间、穿刺深度有关,还与穿刺者的心理因素有关。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输液时,首先要在操作前与患者进行轻松语言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患者情绪稳定,肢体自然放松。操作者情绪稳定,左手轻握患者的五指,使手背呈叩杯状,认真选择血管,针头斜面与皮肤呈30°以轻快的动作从静脉正面快速进针将针头斜面刺入皮下,然后将针体压低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稍向前推进,注意进针速度不可过快,针头刺入长度不要太长。这样才会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或避免液体外渗。
:
[1]沈晓署,唐廖飞.术中输血的几个问题及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4):20.
[2]杨艳平,许志华,路春琼.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5.
[3]石敏,吕安安,米继民,等.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68670.
[4]王惠琴,高玉兰,臧建平.老年癌症患者浅小静脉穿刺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