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46例的早期临床分析
作者:梁剑宁 李仲笑 苏铭俊
【关键词】 误诊
【摘要】 目的 了解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降低误诊率。方法 分析46例MM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体会。结果 年龄大于50岁占84.5%,多有骨痛、贫血或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血清蛋白电泳出现异常蛋白占91.3%;均有骨髓浆细胞明显增多;化疗者仅19.6%有效。结论 MM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疗效差,故临床应注意及早诊断,注意早期临床的线索。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异常免疫球蛋白 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由浆细胞恶性增生而引起的肿瘤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为1.6∶1~3∶1),该病发病率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15%,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现将两所确诊的病例作分析讨论,以进一步了解M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7月~2004年3月,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确诊的MM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确诊时18~30岁2例,均为女性;其余在31~83岁,其中50岁以上39例(占84.8%),60岁以上20例(占43.5%)。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1年6个月,1~6个月40例(占87.0%)。
1.2 研究方法 分析包括发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效果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首发时症状与体征 骨痛37例(80.4%);乏力贫血20例(43.5%);感染3例(6.5%);肝肿大10例(26.1%);脾肿大30例(65.2%);淋巴结肿大5例(10.9%);合并高血压11例(23.9%)。
2.2 实验结果 Hb<90g/L43例(93.5%);尿本-周蛋白阳性22例(47.8%);血尿素氮和肌酐上升23例(50.0%);血清电泳,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峰在γ带者26例(56.5%),在β带13例(28.2%),β与γ之间3例(6.5%);免疫球蛋白:IgG升高23例(50.0%),IgA增高8例(17.4%);骨髓中骨髓瘤细胞>8%46例(100.0%)。
2.3 X线检查 骨损伤44例(95.6%),其中明显骨质破坏25例(54.3%);普通骨质疏松1例(2.2%)。
2.4 误诊病种 骨质疏松3例,退行性关节病3例,肾病3例,肺部感染2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缺铁性贫血1例,脾亢1例。
2.5 化疗与疗效 按MM国内疗效标准 [1] ,41例进行化疗,其中有38例经化疗后进行骨髓复查,有效9例(19.6%), 无效29例,化疗者3例1年内死亡,28例1~3年死亡,本组目前有10例仍在治疗观察中,其中有2例至目前已过4年,情况尚可;未化疗者均在1年内死亡。
3 讨论
3.1 实验室检查 MM病人多以贫血为首见症状,血片红细胞缗钱状分布显著,血沉加快,血清中异常球蛋白增多,本组病人共42例(91.3%)可见异常球蛋白带―M蛋白带;X线片可见穿凿样溶骨破坏、骨折或骨质疏松等征状;情况与有关报道较一致 [2] 。
3.2 临床表现 MM初期临床表现较为多样,骨痛是常见症状,疼痛性质与部位不一,首发症状为骨痛为19.6%,统计结果比有关报道的40%低 [1] ;由于异常球蛋白多少不一,以致临床表现不一,肾病的诊断较常见,因肾功能不全而死,也是MM的主要死因之一 [2] ;由于缺乏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肺部感染。
3.3 体会 治疗仍以抗肿瘤化疗为主,治疗效果大多不佳,这可能与中老年人骨髓增生低下,易合并感染有关,对使用大剂量氟美松,虽可诱导浆细胞死亡,但对早期癌变细胞无效,故只能提高缓解率而不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3~4] 。
3.4 误诊误治 通过对本组病人资料的分析,对于中老年人,下列情况应警惕MM的可能性:(1)慢性骨痛、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多发性溶骨损害等。(2)不明原因的血沉加快,蛋白尿、转氨酶及球蛋白增高。(3)脑、脊髓病变伴骨痛。(4)反复感染,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5)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胸腔积液及肾病。(6)不明原因的出血、贫血 [1] 。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北京:出版社,1998,373.
2 张洁霞,冯莹,黄雅廉,等.多发性骨髓瘤早期临床线索.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7(1):49.
3 乐蓓蓓,夏乐三.老年人表现特殊的多发性骨髓瘤23例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3,12(1):32.
4 第38届美国血液学年会学术内容简介.中华内科学杂志,1997,36(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