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剂、皮质激素与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
【关键词】 散瞳剂
【摘要】 目的 观察散瞳剂、皮质激素与尿激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 对6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的晶体前膜采用散瞳剂、皮质激素及尿激酶进行联合治疗。结果 Ⅰ级膜21眼于治疗后3天内完全吸收。Ⅱ级膜有22眼于治疗后3天内吸收,12眼于治疗5天内吸收,5眼于治疗后7天内吸收。Ⅲ级膜中有5眼于治疗后7天内完全吸收,3眼于治疗后,0~14天吸收。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散瞳剂、皮质激素与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其疗效迅速,无显著刺激性和其他不良反应,效果较为
理想。 关键词 散瞳剂 皮质激素 尿激酶 晶状体前膜 治疗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前膜形成是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善,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本文对68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采用散瞳剂、皮质激素与尿激酶进行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眼均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7眼,外伤性白内障9眼,并发性白内障2眼,年龄为16~90岁,平均64岁。选用安徽希炜、河南宇宙人工晶体40只,美国生产的人工晶体28只;使用的粘弹剂为国产的透明质酸钠2%甲基纤维素和优维素。
1.2 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常规开罐式或开信封式截囊,娩出晶体核后用平衡注入双管注吸针冲洗皮质,植入人工晶体。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全身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5~10mg静滴3天,局部以的确当眼水、氧氟沙星眼水滴眼,托吡卡胺眼水调节瞳孔活动。
1.3 前膜形成的时间与分级 前膜形成的时间在术后1~2天者4眼(5.8%)术后3~6天者61眼(89.7%),7~14天者3眼(4.41%)。膜的临床分级为:Ⅰ级:瞳孔区有灰白色纱膜样纤维组织增生;Ⅱ级:前房及瞳孔区有较致密的纤维渗出膜;Ⅲ级:前房内有致密的渗出膜。
1.4 治疗方法 发现有Ⅰ级膜形成,立即行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日或隔日1次,同时滴托吡卡胺眼水活动瞳孔,次日观察前膜吸收情况,如吸收效果不明显,则再用地塞米松2mg及尿激酶5000U(将1万U尿激酶用0.5ml生理盐水溶解后抽取0.25ml)同时行结膜下或球旁注射,每日1次,直至前膜被完全吸收为止。对Ⅱ级、Ⅲ级膜除上述联合用药处理外,仍不能拉开前膜者,可用阿托品眼水散瞳或强散瞳合剂结膜下注射散瞳,前膜拉开后减少散瞳次数,使瞳孔保持中度大,至前膜完全吸收,随访至少3个月。
2 结果
本组68眼中,Ⅰ级膜21眼均于用药3天内完全吸收;Ⅱ级膜有22眼于治疗后3天内吸收,12眼于治疗后5天内吸收,5眼于治疗后7天内吸收,Ⅲ级膜中有5眼于治疗7天内完全吸收,3眼于治疗后10~14天吸收;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植入人工晶体的早期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善,常因虹膜后粘连,瞳孔变形或膜闭、继发青光眼而严重影响术后视力。其原因可能是多因素参与介导的结果,与术后血―房水屏障破坏、人工晶体刺激和机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1] ,另外手术创伤所致色素膜炎症,对人工晶体表面附着物的反应,上皮细胞及残留皮质,选用粘弹剂,冲洗液种类等对前膜形成也有影响。据报道:前膜出现时间,最短为术后1天,最长为术后24天,平均7天 [2] ,也有报道在术后3~7天 [3] 。而本组68眼中有65眼(占95.59%)在术后1~6天出现,另外有3眼(占4.41%)在7~14天出现,因此,术后2周内严密随访,对及时发现人工晶状体前膜显得尤为重要。药物主要着眼于术后早期,短效散瞳剂托吡卡胺,保持瞳孔活动,防止虹膜粘连,应用强散瞳剂阿托品及散瞳合剂,既可使睫状肌麻痹,患眼得到休息放松,又可散大瞳孔,牵拉与虹膜粘连的膜样渗出物,使之变薄分散易于吸收;但瞳孔不宜过大,以防人工晶体脱位或夹持,最好先用托吡卡胺等短效散瞳剂,瞳孔不能散大时再用强力散瞳药物;一旦前膜周边拉开、变薄或表面出现蜂窝样裂孔,则吸收可能性大。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房水屏障功能恢复 [4] 。尿激酶作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能迅速使胶体状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无抗原性,副作用少和剂量个体差异小等优点,在角膜污染,前房出血、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出血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 [5] 。从我们的临床应用来看,局部联合应用散瞳剂、皮质激素与尿激酶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其疗效迅速、显著、无刺激性和其他不良反应,效果较为理想。
文献
1 杨方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4,18:45.
2 杨方耀,伍桂军,杨活洪.地塞米松联合扩瞳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实用眼科杂志,996,14:42.
3 祝肇荣,王丽天.瞳孔区纤维膜―后房型人工晶体早期并发症.实用眼科杂志,1992,10:718.
4 张丰菊,石树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实用眼科杂志,1991,9:519.
5 邓奋刚.尿激酶的眼科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眼分册,1998,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