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配合与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爱荣 姜海燕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能够直接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解剖、病理改变的唯一临床手段,对冠状动脉疾患和冠心病的诊断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2002年3月~2003年8月,已成功地进行了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5~73岁,成功率为100%,无感染病例,见表1。

  表1 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资料 (略)

  2 造影方法

    2.1 穿刺部位 常为右股动脉(seldiger法)穿刺。

    2.2 操作方法 股动脉穿刺成功后,进导引钢丝,6F动脉鞘管,经鞘用肝素2500~3000U后,分别用JL4.0,JR4.0行左右冠脉造影,多体位投照、取相。

  3 术前准备

    3.1 物品准备 根据身高、体重、主动脉宽度,选择导管及插送器械。冠脉导管一般常用6F JL4.0,JR4.0,另需三通板、延伸管、必要时备临时起搏电极。

    3.2 器械消毒 导管及器械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或戍二醛液浸泡(原则上导管一次性使用)。

    3.3 仪器及药品准备 备好心电监护仪及压力监测仪、除颤器、吸引装置、临时起搏器等。另需备好各种药品如肝素、地塞米松、局麻药、阿托品、利多卡因、杜冷丁、碘比乐或泛影葡胺,硝酸甘油及各种抢救药品、物品等。

    3.4 患者准备 (1)护士应及时主动向患者讲述造影的目的、手术经过、效果等,以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2)做好各种常规检查如肝、心、肾功能,动态心电图等;(3)术前1天备皮;(4)作好青霉素、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5)术晨禁饮食6~8h,术前嘱排空小便;对术前紧张者,可肌注镇静剂;(6)导管室空气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

  4 术中配合与护理

    (1)调节导管室温度,协助患者平卧,下肢外展30度,局部常规消毒,铺巾。(2)建立静脉通道,连接三通管,以保 证急救药品的及时给予。(3)给予充分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外腔,配制25mg/500ml肝素注射液备手术台上使用。(4)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和压力监测,发现心律紊乱、ST段和T波改变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5)严密观察患者术中变化,如有呕吐及时清除;若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主诉胸痛时应立即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0.4mg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mg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同时注意观察术中有无造影剂过敏现象和其它不适。(6)患者在局麻下接受造影检查,术中始终处于神志清醒状态,因此要不断地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而使之积极配合检查。(7)造影完毕鞘管拔出后,局部指压止血15~30min,加压包扎局部压沙袋4~6h,平板车送患者回房。

  5 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12~24h,手术侧肢体严格制动。鼓励患者饮水,不能饮水者,静脉补液,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2)术后持续心电监护24h,密切观察病情、伤口有无渗血及穿刺侧的肢体的温度、颜色、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1~3天。(4)术后第2天作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术后心电情况。

  6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50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术中须严密观察心电及血压监测,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自觉症状,在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时,暂停推进造影剂,嘱患者用力咳嗽,促进造影剂从冠脉中排出。(2)室性心动过速多与造影操作有关,处理同窦性心动过速,若持续不能终止者,可静注利多卡因50~100mg,必要时,5~10min后再重复注射。(3)心绞痛多出现在推注造影剂时,导管堵塞冠状动脉口时间过长,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出现此情况时,应注意少推注造影剂,让患者舌下含服消心痛、硝酸甘油或冠状动脉内推注硝酸甘油。(4)术毕出现血压下降,伴有窦性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对此要暂停操作,不能缓解者静注阿托品1mg,严重时可用多巴胺静脉维持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