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顾爱华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摘要】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诊断及方法。方法  对120例IBS门诊患者,从精神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谷维素、硝苯吡啶、多虑平、复方地芬诺酯片、麻仁丸)三方面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81.7%,疗效显著。结论  IBS是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应重以精神心理疏导,辅以适当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简单,不必追求新药贵药。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诊断;治疗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正常人群中,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5%~24%,我国1996年北京的1份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按罗马Ⅱ标准为0.82%[1],现对我院1999年3月~2003年5月结合内镜检查确诊的120例IBS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5例,女45例,男∶女=1.7∶1,年龄16~74岁,平均42.5岁。职业分布:干部56例,工人26例,农民24例,飞行员4例,学生3例,军人7例。

  1.2  临床症状与病程  腹痛伴腹泻者42例,腹泻为主者32例,腹痛为主者22例,腹痛伴便秘者18例,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者6例。伴随症状有腹胀、排便不尽、便急、胸骨后烧灼感、失眠多梦等。本组70例(58.3%)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以左下腹多见。病程2~25年,平均6年。

  1.3  诱发因素  本组中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史者64例(53.3%),饮食不节及欠者29例(24.2%),工作量增加者15例(12.5%),因素者6例(5.0%),6例诱因不明。有明确伴随症状者65例,其中胆囊疾病30例,消化性溃疡17例,附件炎、菌痢史者13例,有手术史5例。

  1.4  辅助检查结果  本组均化验血红蛋白,仅有9例低于正常,占7.5%,便常规化验示红白细胞数、大便潜血试验均在正常范围,24.2%病例有黏液样便。尿常规在正常范围,血糖、肝、肾功能、血沉均正常。B超示胆囊壁模糊者30例,附件炎者13例;X线检查(钡透、钡灌)共45例,未见异常者25例,肠蠕动过速者10例,肠腔痉挛、狭窄7例,结肠交替性扩张3例。

  1.5  结肠镜检查结果  本组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提示结肠节段性痉挛、蠕动增快者(属紧张型)110例,占91.7%,以左半结肠尤为明显占86.5%。12例示肠腔宽大松弛(属弛缓型)。部分患者肠黏膜可有轻度充血及较多黏液附着。

  1.6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选腹泻型者15例行肛肠压力测定,结果发现直肠静息压增加,最大缩窄压下降,直肠最低敏感性及顺应性下降。

  1.7  观察  (1)精神心理指导。将患者的临床资料逐项告知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相应的解释,耐心地进行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使患者对该病有初步的认识并积极配合治疗。(2)生活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人而异。(3)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谷维素30mg,每日3次口服,伴有失眠、焦虑、忧郁者给予多虑平口服25mg每晚1次;腹痛腹泻者给予硝苯吡啶10mg,每日3次口服及复方地芬诺酯1~2片,每日3次口服;便秘者给予麻仁丸口服,以上药物疗程均为2~4周。

  1.8  结果  120例患者中症状消失及好转98例,总有效率81.7%。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IB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可能与精神、饮食、菌群失调、环境刺激及肠道动力学、分泌及吸收功能改变等综合因素有关。国内关于精神因素在IBS发病中所占比例报道不一(41.4%~73.0%)[2],本组中有关精神因素者占53.3%,足以说明情绪紧张在本病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可能是一些明显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肠道的运动及分泌功能失调,同时一些并存疾病亦可能诱发该病。

  2.2  诊断依据  IBS的诊断采用目前国际认同的1999年提出的IBS罗马Ⅱ诊断标准[1]。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经验及本组资料,有以下几点体会:(1)询问病史仔细认真,以了解IBS的诱发及促成因素,IBS是一种涉及多脏器平滑肌运动障碍性疾病,故有必要注意如反酸、呃逆、嗳气、恶心、右上腹痛、尿急、尿频、面红多汗、乏力失眠及心慌气短等肠外症状。(2)各种职业均可发病,以干部、工人为多,而农民较少,分析可能与农民耐受性强、情绪紧张少有关。本组男女比例1.7∶1,与我国报道的(1.5~1.9)∶1相符[2,3],提示男性较女性为多。(3)虽然IBS属于功能性疾病,但仍需全面体检,仔细分析,结肠镜检查为首选,对该病肠黏膜可有轻度充血,血管纹理欠清,不可据此做出慢性结肠炎诊断,以免滥用抗生素。(4)即使明确为IBS患者,仍需定期复查,以免发生炎症性肠病或结肠癌的可能[4]。

  2.3  治疗  本病治疗应该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1)掌握发生因素,通过耐心解释,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避免生冷等刺激及过敏饮食,劳逸结合,生活。(2)药物治疗,本组硝苯吡啶通过阻滞Ca2+进入细胞内而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降低肠腔压力,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较好,谷维素调节肠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多虑平解除患者焦虑情绪,几种药物配合使用,疗效较好,且价格便宜,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文献】

  1  胡品律.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共识意见.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69.

  2  史继学.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医学杂志,1991,7(3):131.

  3  江绍基.临床胃肠病学.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85,682-687.

  4  李定国.肠道易激综合征研究的若干进展.实用内科杂志,1988,8(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