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阴养生药枕理、法、效初探
【关键词】 滋阴补肾
所谓益阴即是“滋阴补肾”,所谓养生即是“保养、补养、摄养”之意。益阴养生药枕是在古人滋阴补肾的方药中辅加若干花类药制成的保健养生药枕。
1 益阴养生药枕产生的理论依据
《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人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声光日益发达,“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脏腑,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人体之阴岂不竭乎”。20世纪80年代以来,壮阳保健日渐升温,“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家喻户晓,人们只注意追求补益,殊不知不论是保健补益,还是治病补益,都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条件下进行,人体之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如阴虚者再助阳,无异于火上浇油,无形之火必将殒命伤生。人们都知道,阴是物质,机器没有燃油,不能做工(燃油者,物质也、阴也),人体阴液耗尽(阴液者,物质也,阴也)势必影响人的生存和寿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养阴学派的倡导者,他创立了“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的体质学说,揭示了阴精亏损、相火妄动导致衰老和变生疾病的机理。
中医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虚难治,阳虚易补”,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活动,而脏腑经络的正常活动,又依赖于气、血、津液作为生理功能的基础,其中气为阳,血为阴,津液为阴,阴虚就是指体内血、精、津液的亏损,引起阴虚的原因很多,而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大量消耗血、精、津液,易导致阴虚,若不及时调整,体内阴阳失调,会使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百病滋生,所以补益、长寿贵在养阴。
现代老年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胃炎、糖尿病、中风、脑梗死、老年痴呆症等都与阴虚有关。
2 方药组成及药枕制作法
2.1 组成 熟地120g,山茱萸60g,山药60g,泽泻50g,茯苓50g,丹皮50g,杭菊50g,红花40g,玫瑰花40g。
2.2 药枕制作法 上药选取上乘药材,曝晒干燥,做成枕芯,辅以枕料,再套上枕套,铺上枕巾即可。
3 方药解析
本方以滋阴补肾之名方:“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用熟地之腻补肾水、用泽泻宣泄肾浊以济之、有山萸肉之温涩肝脏,即有丹皮清泄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此方非但肝肾阳之不足,实是三阴并治之剂,药止六味,而有开有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佐菊花(杭菊、贡菊)除风热,益肝补阴,明目止眩,菊花春生夏茂,秋花冬实,饱经风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和平,能益金(肺)水(肾),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补水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熄,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神仙传》之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用菊花而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花水多寿”,“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染,后土色也,早治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清,神仙食也”(钟会《菊有五美赞》)。
佐红花,养血化瘀,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瘀血有关,如心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呼吸系统的慢支、糖尿病、老年痴呆等。
佐玫瑰花疏肝解郁,和血化瘀,主治肝胃气滞痛,新久风湿,吐血咯血,月经不调,带下,乳痈、肿毒,《食物本草》谓其“主利肺脾,益肝胆,饮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早在隋唐时期便备受宫廷贵族青睐,杨贵妃一直能够保持肌肤柔嫩光泽的最大秘诀,据说在其沐浴的华清池常年浸泡着鲜嫩的玫瑰花蕾,是一种天然的护肤佳品。
4 适应人群
男女老少妇幼皆宜。尤其适用于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脑力劳动者,以及中、高薪阶层,白领族。
5 疗效机制
根据经络理论,颈肩部位有督脉、膀胱、胆三条经络通过,大肠、小肠、三焦经过,抵达肩颈部,且头为诸阳之会,“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六阳经脉历百余穴,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手太阳小肠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入耳中;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手少阳三焦之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颈,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药枕缓缓的刺激局部穴位,有利于特异性功能的发挥,“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由于人体十二静脉纵横,阴阳相贯,表里、内外相通,内行脏腑,外络肢节,阴经和阳经,都有俞有会,以至相贯通,阳经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气血盛满充溢于外,这样运行不已,保持阴阳平衡。
药物的气味经过经络渗透而发挥其滋阴补肾,祛风清头目,添精益髓,疏肝舒郁,活血化瘀,养颜润肤的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