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梅慧敏 张文义 时间:2010-07-14
   主题词 肝肿 瘤/诊断;肝硬;腹水;中西医对结合疗法(live neopas ms/diagnosis;liver cirrhosis;ascites,TCM Wmtherapy) 
        腹水是中晚期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肝硬一且出现腹水,预后极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很大,较为再棘手。目前西医的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取得满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48例患者均选自我院1998-05/200-05的住院患者,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0岁,年龄最小者29岁,40岁-50岁者占90%,病程最长者5a,最短才0.5a,均为第 2次以上出现腹水,且在其他经纯西药的治疗控制腹水失败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CT以及生化检查确诊。  
    1.2  方法  住院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中医认为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当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量25%,有利于病损肝组织的修复[1];常规给予西药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方药为:当归、赤芍、柴胡、白术、太子参、大黄、红花、螯甲、丹参、牡蛎等,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或保留灌肠。  
2   结果  
    2.1  评断标准  显效:经B超证实腹水消退,临床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全面改善;好转:经B超证实腹水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肝功能部分改善;无效:腹水不减或增多,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死亡。  
    2.2  结果  显效14例,好转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3%。  
3   讨论  
    3.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化为失化偿期的一个主要标志,主要由于肝组织慢性纤维化,门静高压,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综合病理因素作用所致,基本在于肝纤维化,目前西药治疗主要是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标不治本,故到晚期疗很不理想。  
    3.2   我国自50年代就已开始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大量资料已表明中药对肝纤维化有确切的疗效,且有时确的抗肝脏炎症,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的作用。方中螯甲软坚散结,药理研究证明[2]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丹参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可抑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并不可激活胶原酶,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3];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腹水形成,配以牡蛎坚散治,赤芍凉血活血,红花活血化瘀,当归补血养阴,以助螯甲,丹参之功,白术、太子参益气健康脾,燥湿利水,大黄活血化瘀,攻下能便,柴胡舒肝利气,诸药同用,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3.3   综上所述中药促进肝血液循环,控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达到到治本目的,与西药同用标本兼治,从而较为理想地改善肝硬化腹水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