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1 HP与慢性胃炎
Hp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源者已达到KOCH定律要求。HP定居在粘液下方,粘液粘稠似胶冻状,能有效地阻挡胃腔内成分与 HP接触;HP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使周围有一层“氨云”环绕,同时HP利用H+产生HCO3-。这两种机制使 HP周围形成低氧,弱酸造成有利于HP生存,繁殖的微小环境。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HP感染率常在80%以上。我院1991~1993年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应用尿素酶试验测定,组织切片Warthin starry银染色细菌检测, HP检出率为83%,与国内外报道一致,并针对HP治疗使胃炎症状消失,病理组织学变化明显改善。
2 HP与消化性溃疡(PU)
大量研究资料提示,PU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 HP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然而HP与PU的关系并非是特有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甚至在无症状的健康者均可检出HP,也就是说胃内HP感染可引起DU,但感染了HP也很少数人发生溃疡。后经研究发现DU和十二指肠炎患者普遍存在十二指肠的胃上皮化生,并发生率很高,胃上皮化生与高酸分泌有关,是对酸性环境的适应性反应,HP仅感染胃的上皮细胞,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使HP可在十二指肠定植,一旦HP感染胃窦,使可播散入化生上皮,HP通过局部细胞毒作用,粘膜抵抗力下降,胃酸、胃蛋白酶侵袭脆弱的粘膜导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最终形成溃疡。也有报道DU患者仅部分有HP在十二指肠定植。说明十二指肠炎或溃疡的发生并不都来源于胃内HP感染,新近有人提出了“胃泌素环”假说,这是基于HP感染者餐后胃泌素释放显著增高,而HP阴性的DU患者血中胃泌素正常,而且HP阳性者较阴性其基础酸排出量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高峰酸排出量均增高,HP阳性者抗菌治疗,随HP消失,胃泌素的释放显著下降。此外有效的抗菌治疗可改变溃疡的病程,根除HP可避免溃疡复发,以上说明HP技其相关性胃炎与PU关系非常密切,在PU的多因素发病机制中,HP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 3 HP与胃癌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地区差别,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胃癌多发生于社会低水平较差的地区,环境因素甚为重要,饮食因素如胃内亚硝基化合物类形成及其他有害物质如高盐食物摄入的减少可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另一方面,慢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又HP感染特别高发于经济低水平地区,因此考虑HP感染和胃癌密切相关。IM多见于HP阳性者,提示HP感染可能为IM发生的重要因素,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4 HP感染的
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和DU持续不愈方面,HP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根除HP可能是预防胃癌及胃和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步骤。对HP感染的治疗要求达到根除,根除即指治疗结束1个月后检测 HP为阴性。单一药物和二联药物治疗HP根除率均不够理想,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专题工作组推荐了一个三联二周治疗方案:胶态次枸橼酸铋(CHS)120mg每天4次;甲哨唑400mg每天3次;羟氨苄青霉素50mg或四环素500mg,每天4次。这提高了HP的根除率可达80%以上,这也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值得说明的是,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根除HP的方法,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副作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①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溃疡患者,除研究外不使用抗HP治疗。②由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或其他病因引起的DU,不使用抗HP治疗。③内镜证实HP的相关性DU,应考虑根除HP治疗。④难治性溃疡经H2受体拮抗剂长期治疗,但经常复发者,或考虑手术治疗者,需试用根除ttP治疗。⑤老年人,病因不明的DU,应慎重考虑选用制酸药或与抗HP药同用。
综上所述,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消化性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亦可能有一定关系。国内外学者对HP的微生物学、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组织病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对HP感染的诊断方法有细菌培养、镜检组织标本中的细菌、尿素酶活性测定及免疫学检查等。对HP感染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除方法,正在探讨新的防治措施,但实践已证明抗HP治疗可使慢性胃炎的症状好转,有效的抗菌治疗可以改变DU的病程,根除HP是防止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下一篇: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