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关键词】 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凝血谱
由于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人数明显增加。为探讨血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笔者对本院在2000 年6 月—2002 年12 月住院的39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糖、血脂质、凝血谱等检查, 并分析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糖、血脂、凝血谱异常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WHO1985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39例2 型糖尿病患者,男18 例,女21 例;年龄44~86 岁,平均(66. 48 ±8. 86) 岁,合并高血压23例。设非糖尿病组34例为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45~75 岁, 平均(64.88 ±4.13) 岁,其中眩晕症22 例,神经症12 例,高血压6 例。
1. 2 颈动脉超声检查 应用HDI-300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惠普公司), 周围血管探头频率10MHz宽频探头。检查前嘱患者休息10min ,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至分叉处探测颈内动脉。纵切扫查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做横向扫查,测量指标包括: 颈总动脉分叉前2cm处测量颈总动脉内径, 距分叉膨大部以远1cm处测量颈内动脉内径,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
1. 3 血糖、血脂质、凝血谱检测 用日立7170A 生化仪, 试剂盒(上海长征公司), 凝血谱检查用ACL200 型血凝仪[IL实验仪器公司(美)], 试剂盒由IL实验仪器公司配套提供。
2 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组39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9例(74.35%) 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60 处, 累及双侧颈总动脉12处、颈内动脉6处、分叉处24处及动脉窦16处,另外椎动脉2处。对照组34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4例(11.76%),(r=28.7317,P<0.0001)。见表1。表1 两组血糖、血脂、凝血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从表1可见,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左颈总动脉内径比较(t=3.3141,P<0.05),右颈总动脉内径(t=3.5145,P<0.05),血糖(t=7.8435,P<0.0001),总胆固醇(t=3.5716,P<0.001),载脂蛋白B(t=4.0958,P<0.0001),纤维蛋白原(t=5.2909,P<0.0001)均有显著性。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内膜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3 讨论
2型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蛋白的氧化等危险因素造成血管损伤。同时巨噬细胞识别糖化了的蛋白质,从而释放多种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引起动脉内膜损伤,使内膜中层变厚,泡沫细胞堆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外包纤维帽与血循环分隔。因而加速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另外由于长期高血糖使血管壁的结构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导致血管狭窄,随着斑块的发展导致管腔进一步狭窄,所支配区域的血流不足,一旦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而且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故易并发高血压。高血压使血流的切应力及血流搏动过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等活性物质增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内皮下层增厚,平滑肌细胞肥大、增殖,甚至纤维化。这些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本组结果:发现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多见,多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及动脉窦。因颈动脉分叉部位管径急速扩张,血流产生漩涡,受损最大,易发生动脉硬化[1]。动脉粥样硬化还与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因此积极控制血糖可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
【】
1 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