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人口腔余留牙去留效果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小米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老人 余留牙意义
  论文摘要:目的:评价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去留价值及其效果。方法:对353位老年人口腔余留牙进行及义齿修复,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及时治疗和义齿修复,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及时的治疗和义齿修复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0岁以上。如何从“进口”第一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摆在口腔修复科医生面前的艰难任务。现报道4年来我院口腔门诊对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治疗、修复效果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353位年龄65 - 90岁的老年人,其中65—85岁229例,牙列缺损188例,牙列缺失41例;80 - 90岁102例,牙列缺损17例,牙列缺失85例;;90岁以上22例,牙列缺损6例,牙列缺失16例。男162例,女191例。
  1.2治疗对老人口腔余留牙进行口腔常规治疗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
  2结果
    对来我院口腔门诊诊治的353位年龄65 - 90岁老年人进行治疗后,均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咀嚼效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2. 1修复情况353例患者中,已修复337例,修复率95.5%。修复情况与年龄关系见表1。经扩检验,P<0.05。不同年龄组缺牙修复率有明显差异。

  2. 2  80岁以上老人修复情况80岁以上老人可摘局部义齿与全口义齿修复对保持咀嚼功能的差异情况见表2。
  2. 3义齿修复评定标准固位良好、咬合平衡且无软组织刺激,判断为合格义齿,否则为不良修复体。

  3讨论
    老年人一般不愿轻易拔牙,有的是全身性疾病不允许拔牙,这给修复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适当地修复、保护余留牙,恢复咀嚼功能,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要求,对晚年的健康幸福有着重要意义。   3. 1老年人口腔余牙的保留原则随着口腔医学的,许多以前认为要拔的牙,现在经过仍可作基牙,一般下列五种情况可暂时保留:1)余牙有一定的负荷能力。2)松动度小于n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2,牙周无溢脓。3)有利于义齿固位。
  3. 2余留牙的去留从修复学观点注意以下几点:1)应争取双侧留牙,有利于义齿固位与平衡。2)尽量保留咬合关系。3)应尽量保留前牙。4)胎关系或其它原因不能作基牙,但牙根好,经过治疗调改冠根比例[z],作为覆盖基牙。5)第三磨牙的去留:第三磨牙即使是残冠或近中阻生,均应尽量保留,可避免形成游离端义齿,防止基托下沉和基托下私膜压痛。6)松动牙的去留:一般n度松动,X线片显示牙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2都应保留。7)个别牙去留:仅剩一颗的情况,只要对义齿固位有利就保留。8)伸长牙的去留:作治疗后磨改尽量保留。
  3. 3戴义齿的主动性、耐心的差异,影响义齿的效果。有的患者过去戴过义齿,对此有一定了解,戴用新的义齿时常与原义齿比较;有的从未戴过,就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医生应耐心给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增强患者信心。患者往往对戴过义齿者的话更易信服,所以,医生应掌握好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提高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度,这样可以提高病人戴用义齿的积极性、自觉性,增强病人的适应能力和信心。
  3. 4余牙去留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关系
  3. 4. 1生理特点1)牙胎系统特点:(1)牙周、牙酿组织萎缩,牙槽骨严重吸收,牙周膜面积减小,表现为牙根暴露,临床牙冠伸长、食物嵌塞、牙松动。(2)牙冠磨耗,邻触点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3)牙髓活力降低,牙体组织脆弱,牙髓病变,根尖孔闭锁。(4)余留牙负担加重。(5)老年人口内病变多,如龋坏至残根〔’〕、残冠、松动牙、牙周病、磨耗、咬合紊乱等。(6)由于各种原因致缺牙而未及时修复,就会形成各种不良习惯(如偏侧咀嚼,下领前伸等),给修复造成困难。2)全身特点: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有关组织呈退行性变,适应能力差。
  3. 4. 2心理特点1)前牙缺失,影响发音和美观,社交活动受到影响,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于是要求修复的心情很迫切。2)余留牙数量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咀嚼,使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也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3)牙列缺损尤其是少数后牙缺失的患者,没有意识到牙齿缺失的潜在危险性,因怕麻烦、费时间、费用高、有恐惧心理,或修复后不习惯、疼痛而不愿戴用等原因,缺牙后没有及时修复。因此,应耐心做好宣传工作,动员患者及时修复。
  3. 5高龄老人及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4年间对进行义齿修复的102位8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访问和效果观察比较,发觉老年人口腔余留牙及时进行义齿修复,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重要的有效方法之一。
  3. 5. 1高龄老人及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有利于恢复咀嚼功能80岁以上老人余留牙的去留问题,根据4年来的治疗观察,我们在老人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对余留牙发生病变后尽可能的给与了拔除并修复,以免随着年龄的再增大身体不能承受拔牙、牙槽骨被完全吸收等生物代谢的原因,不能修复者,进食只能是粥类流质饮食,极大地影响多种营养的摄取,使生活质量大为下降。笔者曾多次在城市义诊和医疗下乡活动中调查统计了21位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缺失牙齿较为严重,但均因高龄身体不能承受拔牙、牙槽骨被完全吸收的原因,再也无法修复及安装全口义齿,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3.5.2可摘局部义齿与全口义齿修复对保持咀嚼功能的差异我院门诊的80岁以上牙列缺失的老人,有85位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后,4年内均基本保持了咀嚼功能;而23位牙列缺损者进行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咀嚼效率逐渐降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
    由此,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及时治疗和进行义齿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