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东亚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小儿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类型,也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患病率仍较高,因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误诊率一直较高。现将本院多年收治的20例小儿结脑病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其中婴儿1例,学龄期10例。全年散发,冬季发病率最高。20例中有明确结核病史15例(75%),曾患脑外有2例误诊,说明小儿结脑的早期诊断确有一定困难。复习有关,结合本组病例,本人认为小儿结脑有以下特点:
        (1)婴幼儿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前驱症状不明显,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本组14例<11岁的病例均是急性起病,3-5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起病初期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突出,掩盖了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易造成误诊。
        (3)呕吐发热明显,头痛并不常见。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准确了解病情。
        (4)意识障碍、感染、能力差,常常表现为尖声高叫、皱额蹙眉。临床表现颅神经损害及抽搐明显且出现的早,来院就诊,占此组病例的63%。
        2  辅助检查
        2.1脑脊液检查压力测15例,其中12例升高,外观清或微混,白细胞数(50-1080 )106/L,12例,分类以淋巴为主例,蛋白0141-1107mmol/L、糖0148-2196mmol/LM,10例。汤和氯化物均低者14例,占本组病例70%。全部病例均作图片,耐酸染色找结核菌。10例静置留膜涂片阳性,10例高速离心沉渣厚涂片阳性,两者均阳性4例。全部病例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一般细菌培养均阴性。
        2.2 X线检查15例示原发型肺结核,5例粟栗性肺结核。
        2.3结核菌素试验查18例阳性。
        2.4 CT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处于浆液渗出期,随后纤维蛋白渗出增多,造成颅底蛛网膜粘连,导致脑积水的发生。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的发生率较高,出现较早,此时CT扫描可有阳性发现。我院18例结核患儿行头颅CT扫描可有阳性发现。我院18例结脑患儿头颅CT扫描,有脑积水者8例,占44%。
        3  讨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要有高度警惕性,对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以及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儿,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对可疑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和结核病接触史,仔细查体以发现其他部位结核灶,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脊液化验,以明确诊断。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变化,对脑脊液表现不典型者要定期复查,脑脊液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典型变化者即可确诊。CT对本病的诊断及判定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4  治疗
        4.1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联合、足量、系统的抗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处于浆液渗出期,此时利福平、乙胺丁醇易通过血脑屏障及脑组织。一旦错过时机,纤维蛋白的渗出增多,颅底蛛网膜粘连,抗痨药物就不能发挥作用。本组有2例因就诊较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有后遗症。
        4.2 急性期一般采用联合、足量用药。异烟肼是最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杀菌剂。对氨基水杨酸对结核菌仅有抑制作用,且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宜使用。所以一般利用异烟肼、链霉素,再加用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中的一种,构成三联,能取得较好的。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
        4.3 控制症状后仍需用药12-18个月,至少1年,免复发。本组3例因控制症状后带药出院。未坚持用药而无效者可以使用异烟肼25-50mg,3次/周,10次为1个疗程。
        4.4 本组20例患儿均用激素。先用氟美松静脉滴注,病情改善后停止使用。后改为口服强的松,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2-3个月停药。
参 考 文 献
[1]郑起安,黄文红.先天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诊断分析.福建医药杂志.
[2]范永琛,卢明.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型分期与早期诊断.实用儿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