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机动卫勤分队136名队员心理应对机制的分析
作者:刘军,王东耀,王建伟,赵春华
【摘要】 目的 了解应急机动卫勤分队队员心理应对机制的特点及应对方式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36名分队队员进行测试。结果 应急机动卫勤分队队员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积极应对高于常模,而消极应对低于常模。积极应对与情绪稳定、有恒、敢为、忧虑、自律、紧张、适应焦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和成长能力等因素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消极应对与情绪稳定、敢为、怀疑、忧虑、紧张、适应焦虑、内向外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SCL?90总分和总均分等因素相关,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论 应急机动卫勤分队队员应对方式成熟、积极,应对方式与某些个性因素及心理健康水平相关。
【关键词】 应急;机动卫勤分队;应对方式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oping Mechanisms in 136 Mobile Medical Logistic Team Member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psychological coping mechanisms and the relation of coping style, personal factors and mental health in mobile medical logistic team members.Methods SCL?90, 16PF and SCSQ were used to test 136 mobile medical logistic team members. Results The scores of positive response were higher in mobile medical logistic team members than in norm and their negative responses were lower than norm’s.Positive responses were related to emotional stability,perseverance, dare, worry,self?discipline, tension,adaptation of anxiety,mental health,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and ability to grow (P<0.05). Negative responses were related to emotional stability, dare, suspect, worry, tension, adaptation of anxiety, diffidence extroversion,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general score and general average score of SCL?90 (P<0.05). Conclusion The coping style of mobile medical logistic team members is mature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is related to some personal factors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Key words: response to emergency; mobile medical logistic team; coping style
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1]。个体的应对方式作为调节应激事件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旨在了解应急机动卫勤分队队员心理应对机制的特点及应对方式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08年,参加应急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的某陆军和某海军抽组分队队员,共136人,其中陆军野战医疗所102人,占75.0%,海军救护艇分队34人,占25.0%;男性71人,占52.2%,女性65人,占47.8%;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32.6±5.6)岁;学历分布,博士及以上3人, 占2.2%, 硕士15人,占11.0%,本科90人,占66.2%,大专28人,占20.6%;队员中独生子女42人,占30.9%。
1.2 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2], 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3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量表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项目后,列出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1、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好一种作答。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
采用吴文源修订中译本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SCL?90全问卷共有90个项目。所有项目分为10类,即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其统计指标包括: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和各因子分等。
16PF系采用刘永和修订的版本。全问卷共有187项题目。包括16种个性因素和八项次级因素。
本研究发放问卷141份,有效问卷136份,回收有效率96.45%。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t检验、积差相关和频数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全部资料应用SPSS 10.0在电脑上完成。
2 结果
2.1 应急机动卫勤分队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各题项选答分布 第1~13反映积极应对维度的条目,选答有时采取和经常采取的比例较高;选答不采取的人数最低。第13~20题,反映消极应对维度的条目,选答不采取、有时采取和经常采取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不采取明显升高,有时采取和经常采取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偶尔采取的比例却略有上升。不采取比例最高的是14题,最低的是第3题,偶尔采取比例最高的是17题,最低的是第3题,有时采取比例最高的是第9题,最低的是14题,经常采取比例最高的是第3题,最低的是17题。(见表1、图1。第3题: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第9题: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第14题: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第17题:依靠别人解决问题。)
图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各题项应答百分比(略)
表1 应急机动卫勤分队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各题项选答分布(略)
2.2 应急分队队员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积极应对高于常模,而消极应对低于常模(见表2)。
表2 应急分队队员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略)
2.3 应对方式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积极应对与情绪稳定、有恒、敢为、忧虑、自律、紧张、适应焦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和成长能力等因素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与内向外向因素相关达显著水平(P<0.05)。消极应对与情绪稳定、敢为、怀疑、忧虑、紧张、适应焦虑、内向外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SCL?90总分和总均分等因素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与恃强、实验等因素相关达显著水平(P<0.05),见表3。
3 讨论
应对方式的评估标准有:有利于问题、不良情绪、情境的应激性预防、减少或消除;具合理性、灵活性和远见性;具正确的评价、充分的应对技能及其适当的运用、应激反应的恢复。具最强效果的应对方式为紧张消除、认知重组、题解决和社会技能[3]。本研究结果: 应急分队队员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而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表明分队队员应对方式成熟、积极。可能因应急分队队员多为部队营连级干部,受到较多的培训和锻炼,应对方式较积极。
表3 应对方式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略)
①P<0.05;②P<0.01
应对方式受个体的遗传素质、人格特质、情境因素等的影响[4~5],本研究结果提示应对方式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相关分析表明积极应对与情绪稳定、有恒、敢为、忧虑、自律、紧张、适应焦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成长能力和内向外向等因素相关。消极应对与情绪稳定、敢为、怀疑、忧虑、紧张、适应焦虑、内向外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SCL?90总分和总均分、恃强、实验等因素相关。故对应急分队队员进行心理健康时,应着重塑造其健全的性格,培养健康的情绪,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适应能力,改善心理素质。
【】
[1] Joff PE, Bast BA. Coping J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man[J]. J Never Ment Dis,1978,166:537-552.
[2]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3] 叶一舵,申艳娥. 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2002,25(6):755-756.
[4] 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等. 军校大学生个性、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82.
[5] 张 涛,霍丽杰,何梅芳.某驻军医护人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