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科护士护患关系的因素及防范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儿科 护患关系 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儿科具有家长情绪焦虑,患儿不能准确表达主诉等特点,极易引起纠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在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矛盾日渐成为关注热点时,认真分析护患矛盾,探讨其缓解对策,对维护病人的利益,体现职能,更好地推动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现有护理人员25人,其中门诊输液室7人,脑瘫训练室3人,儿科病房15人。其中副主任护士3人,主管护士2人,护师6人,护士14人。从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住病人9000多人次,临时输液5400多人次,3年间共发生护理纠纷20起,其中服务态度6起,液体外渗3起,对医院管理收费不满4起,查对不严引起差错4起,家属直接原因3起;2起纠纷由医院解决,其余均在科内得到解决。
2 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的因素
2.1.1护士语言生硬,服务态度差
儿科住院病人多,环境嘈杂,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易使护士身心疲惫,产生烦躁厌恶心理。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情况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只能机械地完成各项操作工作,无暇顾及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或回答问题简短、生硬,致使家长对护士的态度生硬产生反感引发矛盾。
2.1.2护士的穿刺技术不娴熟
儿科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家庭的宝贝,接触的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家长,患儿家长都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家长疼爱孩子的情绪严重干扰了护士的心理状态,造成紧张心理,如未能做到一针见血,有的家长就不理解,产生不满甚至投拆。
2.1.3护士工作状态不佳,心理压力过大
儿科的工作是紧张又忙碌的,经常要加班加点,护士还必须保证自己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技术操作上不允许出半点差错,以至做事反复检查,对事情过分担扰和紧张,同时缺乏自我心理平衡能力,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已的心态,造成工作时身体疲惫,无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护理工作。
2.1.4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差,知识淡薄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举证责任倒置”护士又感悟不深,极易引起法律纠纷。
2.2患儿家属因素
2.2.1患儿家长心情急迫
孩子病了家长心情焦虑、紧张、慌乱,每个家长都希望找到一条就医的绿色通道,在愿望没能满足,经排队看病、取药、输液登记等几个环节后已产生不满情绪,再加之输液穿刺不成功,不满情绪一触即发。
2.2.2患儿家长对护士的要求过高
很多家长缺乏基本的医疗就诊知识,他们无法接受治疗无进展和失败,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方式误解医护人员。将正常的操作或药物的副作用归咎于护士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2.3缺乏与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
与患儿家长良好地交流沟通,可形成良好的情绪互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护士缺乏与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有时因此而引发矛盾。
2.2.4费用纠纷
医疗制度改革后儿科患者的医疗费用均需家长自行承担。孩子生病会给家长带来沉重的及心理负担,家长在费用上有疑问都会问护士,如解释不到位矛盾就会激发。
3 防范措施
3.1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服务意识
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护士应该会换位思考,转变服务观念,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对患儿既要关心又要有耐心。操作时应细心,听取意见应虚心。
3.2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儿科专业性强,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加强岗位练兵,狠抓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
3.3关心护士的生活和学习,注意调节心理状态
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制”排班,克服“疲劳战”现象,减少护士因身心疲惫引起不良情绪。护士要学会自我评价,保持良好的心境,学会自我放松,学会自我减压,
3.4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注意沟通技巧
在给患儿进行操作时,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满足患儿家长情感的需求。态度和蔼、有理有据地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掌握时机做好健康教育,提出好的建议。
3.5严格护理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熟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问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处理好在病人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这不仅有利于病人,也有利于自我保护。
总之,创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和监督,定期对引起护理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下一篇:小儿麻痹症后期综合症与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