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同时使用的配伍禁忌不容忽视
本人作为药师在日常的司药工作中,发现医师和药剂人员比较注重中药汤剂的配伍禁忌,而忽视了同时开出中药汤剂与中成药可能发生的配伍禁忌,即:医生开出中药汤剂的处方中不存在着配伍禁忌,但同时并开的中成药中含有的中药成份与中药汤剂中某些中药同用会引起药物的配伍禁忌。众所周知,单味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并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在方剂中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作用,组方时首先充分考虑单味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中药与中成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单味药那样显而易见,然而它确实存在,也较复杂,应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轻者降低疗效,重者给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药典》(2005年版)和局颁药品标准[注意事项]中有关不宜同用药的规定:
(1)川乌、草乌、附子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瓜蒌同用(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半夏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瓜蒌还包括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
(2)甘草不宜与京大戟、甘遂和芫花同用。
(3)藜芦不宜与人参(包括各类人参)、人参叶、西洋参、党参、苦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及细辛、赤芍和白芍同用。
(4)巴豆、巴豆霜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5)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
(6)芒硝不宜与三棱同用。
(7)肉桂(官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8)狼毒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从《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宜同用药品种来看,没有突破“十八反”和“十九畏”规定的品种,与其相比不同的是硫黄与朴硝、甘草与海藻、人参与五灵脂未做不宜同用的规定。
临床医生有时为了提高疗效,盲目配合使用多种中成药,有可能使其中的某项成分重复使用,使其剂量增大,如果是毒性药材或者药性峻烈的药味,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还有可能在不同中成药之间出现配伍禁忌,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配合应用,因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这味中药,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如含有乌头的中成药与含有贝母、半夏等咳嗽的中成药配合应用,就会出现配伍禁忌(“十八反”中乌头反半夏、贝母)。如 常用治疗瘿瘤瘰疬的中成药“内消瘰疬丸”含有天花粉、浙贝母,“小金丹”中含有草乌,因为“半蒌贝蔹及攻乌”,“蒌”包括天花粉、浙贝母,草乌与天花粉、浙贝母是配伍禁忌,二者合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如“女金丹”中含肉桂,“安坤赞育丸”中含赤石脂,因为“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肉桂与赤石脂是配伍禁忌,二者合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牛黄清火丸”中含丁香,“活血通脉片”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含“郁金”,因为“丁香莫与郁金见”,丁香与郁金是配伍禁忌,二者合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附子理中丸”中含附子,“藿香正气丸”中含半夏,因为“半蒌贝蔹及攻乌” 附子与半夏是配伍禁忌,二者合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舒心口服液”中含三棱,“防风通圣”中含芒硝,因为“牙硝难合荆三棱”,三棱与芒硝是配伍禁忌,二者合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在我院的门诊处方中,发现存在以下中成药与中药汤剂同用而可能会引起配伍禁忌的问题:
中成药名 | 功能主治 | 成份 | 与中药汤剂中的饮片产生配伍禁忌 |
喉疾灵胶囊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天花粉、板蓝根等… | 川乌、草乌、附子 |
消渴丸 |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 天花粉、葛根等… | |
众生丸 | 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 | 天花粉、蒲公英等… | |
消眩止晕片 | 豁痰,化瘀,平肝。 | 半夏、蒲公英等… | |
藿香正气丸 |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 | 半夏、广藿香、蒲公英等… | |
小柴胡片 |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 半夏、蒲公英等… | |
止嗽化痰颗粒 | 清肺止嗽,化痰定喘。 | 半夏、川贝、瓜蒌子等 | |
心宝丸 | 温补心肾,益气助阳,活血通脉。 | 肉桂、 附子… | 赤石脂、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半夏、白及、白蔹、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 |
前列通片 | 清热利湿,祛瘀通淋。 | 肉桂油等… | 赤石脂 |
补脾益肠丸 |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 | 赤石脂(煅)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等 | 肉桂(官桂) |
金佛止痛丸 | 行气止痛,疏肝和胃,祛瘀生新。 | 郁金、田七、白芍、元胡等… | 丁香 |
要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防止超量、长期用药,普及合理使用中药的知识,注意中药汤剂的合理配伍组方,中成药的合理配伍应用问题,注意药物的合理给药途径及给药加工方法,在充分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医药人员要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注意宣传药物的两重性和对中药毒性作用的正确认识。
2.运用中医药理论,辩证施治,合理配伍用药,注意中药汤剂与中成药的合理配伍组方。
3.制定用药目录、处方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4.进行处方分析,指出不合理用药情况。
5.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出版药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