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决于智力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敬椅 盘永才 时间:2010-07-12
【摘要】    智力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它是获取优良学习成绩的基础,智商高的人的综合素质一般是比智商低的人好些;而情感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的作用。积极进取的情感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动机和动力,用以去推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综合素质  智力  情感  有机结合
        医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优良的综合素质,主要靠全部身心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情感的投入。智力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它是获取的综合素质的基础;而情感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的作用。积极进取的情感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动机和动力,用以去推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能使学习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向更高的层次,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医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能使自已的智力得以充分发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并使情感与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其综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可见,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正确的学习动机、广泛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热情、顽强的进取精神,即离不开情感与智力的有机地结合。
        一  智力的来源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人的智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先天性的(即遗传来的),二是后天性的(即成长过程中积累和发展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 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较高水平。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 观察力就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从观察开始。如果学习科学知识,就要在自然条件下或在实验室里,认真观察具体的事物,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实验等等,从而获得自然科学知识。如果学习社会知识,就要观察社会生活和各种社会现象,了解人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社会科学知识。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等感官的观察活动。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而感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会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的人,他的智力水平一定会高于常人。智力一般是与学习成绩相关的,智商高的人总是应比智商低的人学习好些。前苏联家赞可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最主要的一是观察力(智力)差,二是缺乏学习情感。所以,要提高学习成绩,就得要建立深厚的学习情感和提高观察能力与智力,并将学习情感与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情感因素及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心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情绪低落、消极地行动,就会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主动学和愁眉苦脸地盲目学,其效果大不相同。情感因素大致包含有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与性格等五个因素,并在学习中具有各自的作用。
        1、动机在学习中的启动与定向作用
        人的任何行为一般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 ,并朝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就是激发自身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学习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努力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首先,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它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推动自己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不会产生动机力量,也就不可能朝着一定的方向去努力。其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这些差异将取决于学习动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看,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保持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高、成绩好,其组织纪律性和日常表现也好。
        2、兴趣在学习中的催化作用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和倾向,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高效催化剂,它可以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拓眼界。        爱因期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热爱”是与“兴趣”具有同一含义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是同一种动力因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兴趣的学生,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他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因此,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的效率。
        3、感情在学习中的激励作用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感情在人对真理追求或对知识追求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感情虽然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有人曾把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感情比作汽车的燃料,这就是告诉我们,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强烈感情,就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
        4、意志在学习中的稳定作用
        在上或事业上做出巨大成就的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列夫在童年时代看到工人师傅在烧制玻璃制品时产生极大的兴趣,从此立志投入到化学研究的领域中。他说:“天才是什么?那就是终生不倦地劳动和探索。”他在发现元素周期律之前,对这个问题大约研究了20年。如果没有这20年如一日不懈的努力,就不会获得这一推动化学研究的伟大创举。居里夫人最早获得的0.1克的镭盐,也是在简易的实验棚里苦干了四年,耗费了近一吨的沥青残渣。这些科学家要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开创科学研究的新纪元。
        所以,在学习活动中,除了要有一定的智力和较高的学习热情外,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百折不挠,使学习取得成功。
        5、性格是学习中的强化作用
        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对现实活动的稳固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它直接调节和反映人的活动方式,是一种络合剂。不同的性格对学习的影响正如不同的络合剂,其络合力也就不同。
        学习活动中的良好性格主要表现为:一是努力,“奋斗是成功之父”,奋斗必须将导致学习的成功。二是实事求是,也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是独立意识,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方能使学习取得成功。四是创造精神,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学生必然有创造精神,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会有创造能力。
        三  结语
        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使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广泛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热情、顽强的进取精神与自已的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相辅相成结果,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养成优良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