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臭氧治疗糖尿病足坏疽62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糖尿病 坏疽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 臭氧套袋
糖尿病足坏疽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Ⅱ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50岁之后。糖尿病足坏疽不但增加患者负担,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需要截肢。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坏疽占54%以上[1]。2007-2008年我院共收治62例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经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对糖尿病坏疽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7年美国会议所定标准,确诊Ⅱ型糖尿病94例。本组男43例,女24例;糖尿病病史3-26年;年龄最大79岁,最小4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 临床分级 根据国内分级标准[2],结合坏疽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将其分为0-5级。0级:无开放性病变,出现明显供血不足。1级:浅表溃疡,可有水泡、损伤等所致。2级:溃深达肌腱、韧带、骨关节。3级:深部溃疡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4级:有趾或部分足坏疽。5级:全足坏疽,一般需要截肢。
1.2.2 临床类型[3] 根据坏疽的局部表现临床分为3种。湿性坏疽:肢端红肿,皮温下降,为动静脉同时受阻及神经病变伴有感染。干性坏疽:无水肿,肢端冰凉,汗毛、趾甲干枯甚至脱落,皮温下降,为动脉受阻或血栓形成。混合性坏疽:干性、湿性同时存在。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包括神经调理、戒除烟酒、饮食营养调节、控制血糖、抬高患肢或肢体适量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2 给药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①控制血糖,用胰岛素注射疗法。采用长、短效胰岛素配合治疗,即短效胰岛素三餐前和长效胰岛素早餐前1次皮下注射。长、短胰岛素之比为1:3,短效注射时早餐前40%,中、晚餐前各30%。②服用格列本脲(优降糖)7.5-15.0mg每日两次,二甲双胍片0.25~0.75g每日两次。③改善微循环,灯盏花素20~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4天为1各疗程。对照组患者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纱条外用,并且充分引流。治疗组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煎剂,通常分三型:①湿热壅盛型,四妙勇安汤加减(银花、元参、苍术、苡米、土茯苓、赤芍、连翘、黄柏、生甘草、牛膝);②阴寒阻滞型,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赤芍、细辛甘草、通草、桃仁、大枣、附子、干姜);③气阴两虚型,麦味地黄汤加减(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药、泽泻、山萸肉、茯苓、丹皮、花粉、桃仁、鸡血藤)。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均以30天为一疗程。
2.3 采用肢体套袋疗法
用生理盐水湿润创面,将一次性塑料袋套于患肢,放置连接管后封闭,先抽出袋内空气,然后注入所设定浓度的臭氧,保留20分钟,再抽掉袋中臭氧,将塑料袋与患肢分离。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2.4 局部处理
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者,可用金黄膏或青黛膏以清热消肿;腐黑坏趾外用红油膏、九一丹以提脓去腐;局部破溃坏死者,可行清创术,但不要清创修剪过度,以免扩大加深创面,影响愈合;恢复期可用白玉膏、生肌散等生肌收口。
3 效果
3.1 治疗标准 治愈:坏疽完全恢复,溃疡完全愈合,足背动脉搏动明显;显效:溃疡面缩小≥1/2,皮肤颜色由紫黯渐变至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较弱;好转:溃疡面有新的肉芽组织生长,皮肤颜色由紫黯渐至淡红,足背动脉搏动不清;无效:溃疡及皮肤颜色无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3.2 治疗效果
4 讨论
糖尿病坏疽属中医学坏疽范畴。患糖尿病者以气阴不足为基本,邪热瘀滞为其标,两者互为因果。且此病迁延难愈,日久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俱虚,阳气不足则血不达四末,肢端失去温养,感觉减退,卫外减弱,易于外伤染毒或缺血自溃而发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病机主要归结于热和淤,故化瘀之法一直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治疗急性进展期侧重于清热祛邪,恢复期侧重于益气活血,前后均重用了省黄芪,早期取其益气托毒不伤正,后期取其益气补中,行气活血。研究发现,养阴清热,益气化瘀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微循环得到改善,微血管数量增加,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微动脉口径扩张,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臭氧(O3)是氧气的同素异构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它有非常高的氧化作用。臭氧有很高的能量,所以很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易变,很快自行分解为(O2)和单个氧原子(O)。同时臭氧具有所有已知的抗病毒及抗菌药物所没有的独特优点, 自身的强氧化性,臭氧可以杀灭所有的已知病毒和细菌,从而达到治疗因严重周围血管病所致肢体感染及坏死的目的,另外,在防止糖尿病肢端坏疽过程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三级预防、宣传和。在糖尿病确诊后,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消除各种导致动脉硬化的不利因素,尽量延缓患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于秀辰,蒋秀敏,崔夏荣等.糖尿病足疗法及药物分析.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7(11):43-44.
[2]高彦彬.中国糖尿病防治特色.哈尔滨:黑龙江技术出版社,1995:636-658.
[3]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防治.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