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粘连疗效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瑞芳 李建霞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 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8岁,两组年龄、性别作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病例均已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经B超证实有中等以下胸腔积液,胸水中可见纤维条索阴影,积液呈分房,胸膜肥厚已形成或将形成包裹性积液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与2HREZ/4HR方案治疗(H:异烟肼0.3g,每日1次,利福平0.45g,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吡嗪酰胺每日3次,每次0.5g)   治疗组根据胸腔B超定位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材料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及引流袋),操作方法: 根据B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局麻、铺洞巾, 持穿刺针垂直进针,抽出胸腔积液后导入导丝约10~20 cm,拔出穿刺针,用破皮针破皮,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进入10~15 cm后拔出导丝,一般胸腔内留置5~10 cm,接注射器抽液,确认回流通畅后接引流袋引流,调节控制夹,控制引流速度。 将尿激酶10万单位 溶入50mL0.9%NS通过引流管注入胸腔,嘱患者反复多次转动身体使药液与胸膜充分接触, 夹管4小时后再放开持续引流,2-3天后重复注射尿激酶。对照组根据B超定位胸腔穿刺,每2-3天1次。一周后根据B超结果判断疗效。
        2 结果
        治疗组25例中胸膜肥厚、粘连消失6例,明显减轻16例,无变化3例,有效率为88%;对照组胸膜肥厚、粘连消失2例,明显减轻8例,无变化15例,有效率40%。治疗中有2例注药后24h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7.9℃,后自行消退。有1例出现血性胸水,后减少注药次数。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副反应。
        3 讨论
        3.1结核性胸膜炎目前发病率提高,部分患者就诊时间晚,胸水处理不及时,渗出的纤维蛋白必然沉积于胸膜表面形成纤维苔,造成胸膜肥厚,使肺脏膨胀受限,严重者胸廓塌陷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反复胸腔穿刺抽胸水,但此方法费力、费时,每次抽液量较少,且需要反复操作,病人所受痛苦较多,不愿接受,而且 胸穿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痛性晕厥、复张后肺水肿、复张后低血压)出现比率增高[1]。 本文采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且效果较好, 胸腔内置管操作方法与胸腔穿刺操作方法近似,简便易行。  
        3.2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提取一种蛋白水解酶,可直接将纤维蛋白溶解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 [2] ,从而使胸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防止或减轻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的形成。尿激酶不具有抗原性,故副反应很少发生,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可能与溶液中存在致热源有关。本文有1例出现血性胸水,考虑注药后胸膜肥厚、粘连减轻,红细胞渗出所致,提示治疗有效。尿激酶的治疗效果与适应证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一般选择在病程为6~8周以内较好,因胸液量较多,胸膜尚未广泛粘连、分隔及肥厚,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1)就诊时胸水已消失或基本消失,胸膜广泛肥厚、粘连。(2)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副反应较重。
        总之,胸腔内置管并注入尿激酶 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是安全、有效和的,临床应用也很方便,可以使不少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患者避免手术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徐玲,罗永艾.胸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实用内科杂志,2000,3(3):157.
[2]陈新谦,全有豫.新编药物学.第十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