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肛肠病病因、病机的古文献探析
【摘要】 中医肛肠病学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医疗技术,其中对肛肠疾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内容丰富,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整理和发掘古中的一些有意义的相关条文,对于深化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 肛肠病学 病因病机 湿邪 便秘
中医肛肠病学具有悠久的,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肛肠病的记载。通过数千年的,中医肛肠病学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医疗技术,其中对肛肠疾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内容丰富,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整理和发掘古文献中的一些有意义的相关条文,对于深化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启迪临床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1 风寒暑湿燥热皆可致本病,但以风湿燥热居多,它们既是致病因素,又是新的病理因素
外感六淫之气传里,俱可搏结肛门成痔,引起痔疮出血。如冯鲁瞻《疡科心得集》曰:“风寒暑湿热外邪所乘,皆可下血。”而《证治要诀》中 “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热盛则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下溢而成便血。” 则更明确说明了肠风下血的临床表现和热邪致病的病机转变。《灵枢·痈疽》云:“寒气客于筋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又如《河间医学六书》云:“风热不散,谷气留溢,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李核,甚者及变而为瘘也。” 指出了肛周脓肿、肛瘘是由感受外邪,入里化热,壅滞气血,而腐肉成脓,成瘘。《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痈疽原是火毒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 “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的记载扼要地指出了肛裂的病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血热肠燥或阴虚津乏,致大便秘结,排便努挣,引起肛门皮肤裂伤,湿毒之邪乘虚侵入皮肤筋络,局部气血瘀滞,运行不畅,破溃之处缺乏气血营养,经久不敛而发病[1]。
此外,六淫之中,尤以风湿燥热之邪所致肛肠病居多。《脉经》云:“趺阳脉浮,必肠痔下血。肠炙下血,风热居多”《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并简明扼要地给出其发病特点:“如结肿胀闷成块者,湿盛也;结肿痛如火燎,二便闭者,大肠小肠热盛也;结肿多痒者,风盛也;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东垣十书》谓:“善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 而《内经》云:“营卫羁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注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则更加强调了 “热” 在肛痈病机演变中的中心环节。
2 尤重湿邪在病机演变中的作用
湿分内外。肛肠疾病,以内湿为主,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湿热结聚而发。如《疡科心得集》卷中云:“盖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是经为湿热所聚之腑,此处生痈,每由于酒色中伤,湿浊不化,气不流行者多”。指出了湿热蕴阻肛门,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肛周脓肿。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痔疮下血,湿热居多……”[7]又清·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九云:“痔疮生于谷道肛门之边,乃五脏七腑受湿热之毒而生者也。……虽痔之形状甚多,而犯湿热则一也。均在此明确提出了湿邪致病的突出地位。湿性重着,常先伤于下,故肛门病中因湿而发病的较多。
3 脏腑本虚、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内因
先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肛肠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调、脏腑本虚有着重要关系。正如《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阐明了脏腑虚弱是本,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气血下坠结聚肛门为痔是标。
《内经·五脏别论》说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这里所说的魄门就是医学所称肛门。并指出大肠、肛门具有接受浊物、排泄糟粕、吸入水份、分泌津液、调节和控制排便的功能。魄门的约束作用主要靠气血充盛、脏腑升降调摄机能正常来维持。
“肺主气,司呼吸”,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降功能正常与否关系着大肠正常传导输送功能。若素有肺热,往往致大肠不利而肛门生疮或痔。或肺气壅滞而失于肃降,大肠燥热内结,便秘难解,亦可成便血痔疾。
脾主运化升清,关连大肠之传导。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机升降有序,则肛门启闭正常。脾主统血,若脾的统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便血。沈月南在《金匮要略注》中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即是此意。肝主疏泻,调畅气机,魄门功能正常,有赖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疏通畅达。肝疏泄失常,气血不和,筋脉失养,则魄门挛缩,排便不利。强调了胃气对于痔出血的重要作用。
肝属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叶天士云:“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 可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使大肠传导失司,“通”、 “降” 功能失调是功能性肠病的根本原因,故本病虽病位在肠,实病在肝。“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由于肝失条达,疏泄失职,乘脾犯胃,气机不畅,升降失调,则见腹痛,腹胀胸闷,暖气少食,泻后气机暂畅,泻后痛减。明·李梃《医学入门》进一步解释说:“盖饮食则脾不能运,食积停聚大肠,脾土一虚,肺金失养,则肝木寡长,风邪乘虚下注,轻则肠风下血,重则变为痔漏”。
4 后天失养在肛肠病的发生、中居于主导地位
4.1 历代医家大都把饮食不节归之于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首先,《内经》中有关饮食不节对肛肠疾病的论述尤为丰富,如:《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备,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素问·六节脏象论》更对肠癖进行了解释,认为其义主要指肠内积滞压迫肠壁,影响络脉而言。不言而喻 “因而饱食” 等饮食因素是引起痔疮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显然道出了过食肥腻,饮酒无度,恣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也必然引起肠腑脉络充血扩张,使 “血气纵横,经络交错,流注肛门而成此痔矣。” 而饮酒对本病的危害,历代医家则均有明确详述。如《太平圣惠方》云:“夫酒痔者,由人饮酒过度,伤于脾胃之所成也,夫酒性酷热而有大毒,酒毒渍于脏腑,使血脉充溢,积热不散,攻壅大肠,故令下血。” 《外科正宗》云:“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至浊气瘀血流注于肛门,俱能发痔。”由此可见,戒酒对于肛肠病患者的重要意义了。
4.2 不良生活习惯作为发病的重要诱因不可忽视 便秘:历代医家都认为这是发生痔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诸病源候论》认为:久忍大便不出,可引起痔。妊娠、分娩及月经不调:《外科理例》认为 “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经,血流于大肠”;“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痔者”。房室不慎: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痔的成因 “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再如《医方类聚》云:“或醉饱入房,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或淫极入房,致伤膀胱和肝肾筋脉。盖膀胱筋脉抵腰络肾贯臀,走肝环前后阴,故痔乃筋脉病也。” 《洞天奥旨》卷九云:“偏漏者,肛门之外生孔窍……。世人治法,多用刀针、挂线,益增疼痛,反耗气血。若不节食、断色,未有能生之者。”
《诸病源候论》云:“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筋脉横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外科正宗》:“夫痔者,乃素结湿热,过食炙煿,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俱能发痔。”以上都指出了不良生活习惯对本病的影响。
【】
[1] 黄乃健.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199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