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128例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论文摘要】目的 推广外科微创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28例。结果 128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5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 d,随访无复发。结论 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尤其是4岁以下患者,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001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共收治小儿易复性腹股沟斜疝128例,均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男性患儿,其中1~2岁28例,2~4岁80例,4~7岁20例,4岁以下占本组84.4%,双侧的15例,占11.7%。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 所有手术术前备好气管插管和麻醉机,术中行监护仪监护,了解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情况。麻醉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1.2.2 手术 单侧疝取该侧下腹部耻骨结节上横行沿皮纹小切口,相当于腹股沟外环口所在体表投影,长1~2.5cm;双侧疝取下腹部耻骨结节上正中横纹切口长3~4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各层。切开浅筋膜后,将切口向外下方牵拉,找到外环口腹外斜肌腱膜的内外两个脚,即可确认外环口的精索提睾肌筋膜,钝性分离提睾肌和固有鞘膜,直至提出疝囊,切开后距疝囊颈约2cm处横断疝囊,牵拉近端疝囊并向内环口剥离,至腹膜外脂肪处贯穿缝扎疝囊颈,精索创面、疝囊横断处严密止血,牵拉同侧睾丸使精索复位,缝合浅筋膜,切口皮肤只缝合1~2针。
2 结果
128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10~40min,平均25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1~5d,平均3d,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多因腹膜鞘状突未闭而并非因肌肉薄弱。腹股沟疝的患儿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很少[1]。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增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尚可造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应及早手术。公认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典治疗方法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2],一般不做修补术。但腹腔镜操作一般需在腹部打3个孔,且术者尚需具备熟练技术,并有较完善的器械作保证。因此,在多数里,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仍是首选方案,尤其是直接经外环口结扎疝囊的方法,下腹横纹小切口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小,直视下操作对腹股沟管的损伤减小到最低限度,术中不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对精索的游离刺激轻,副损伤小[3],切口选在下腹部与皮肤纹理一致的横切口,愈合后几乎不显手术瘢痕,不仅符合美学观点及微创原则,而且对患儿的心理无不良影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通常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就可达到目的,腹股沟管壁修补术很少用于婴幼儿,因为小儿腹股沟斜疝与成人斜疝发生原因不同,小儿斜疝发生除发育过程中遗留的疝囊外,腹股沟区多无肌肉薄弱因素[4],即使有暂时的腹壁薄弱区,通过以后的发育多能自行得到加强,故手术治疗时仅需作高位结扎即可,无须修补。因此,绝大多数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时,不必像成人那样充分暴露腹股沟韧带、弓状缘和联合腱等腹股沟管的周围组织结构,由于婴幼儿腹股沟管短小(约1~2 cm),在外环口就能容易地将疝囊、腹膜拉出,结扎疝囊颈,所以不打开腹股沟管,经外环口途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是可行的。由于手术步骤较经典的经腹股沟管途径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一般可控制在25min以内,配合熟练者仅需10~15min。同任何手术一样,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者的经验有一定关系,但是,由于本法不必切开和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可以减少对腹股沟管周围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损伤,可避免因不慎将腹外斜肌腱膜和精索组织相缝合而引发的医源性高位睾丸,由于是在腹股沟管外离断疝囊,近端疝囊约有2cm以上,这就使菲薄的疝囊壁剥离时被撕裂或部分滑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有利于疝囊的完全结扎,而这又是防止术后复发的一个关键因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这种术式成功的关键。
4 体会
①该手术方式仅适合腹股沟斜疝患儿,尤其是4岁以下患儿,大龄儿童由于腹股沟管变长,已不适应这种手术方式,我们将年龄界限控制在7岁左右;②下腹小横纹切口小,易找到疝囊,副损伤小,术后不留明显瘢痕,美观;③手术时间短,麻醉风险小;④恢复快,住院时间短(1~5 d),费用低,易接受;⑤效果好,复发率低;⑥手术方法简单,适合基层推广。
[1] 刘贵林.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51.
[2] 陈建民,马建新.新编实用外[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10:526.
[3] 李韶山.针孔式切口腹股沟斜疝10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78-79.
[4] 袁启东,麻来峰,栾丽娟.经外环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斜疝520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4(3):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