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新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奚卓,王瑾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它可以是新生儿期的暂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一个表现,可由不同的疾病引起。2003年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指出我国50 %足月儿及80 %早产儿可见黄疸[1]。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并尽早,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深入开展,在传统的诊断方法基础上又出现许多新的诊断方法,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1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1.1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 %~60 %的足月儿和80 %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 d出现黄疸,4~5 d达到高峰,5~7 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 d出现,5~7 d达高峰,7~9 d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μmol/L。

  1.2  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2]。

  2  血清总胆汁酸(TBA)

    血清TBA是胆固醇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胆汁酸的生理和代谢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血清TBA指标可直接反映肝脏代谢异常及实质性损伤情况,是较为灵敏和特异的指标[3]。

    李朝晖等[4]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157例黄疸患儿(其中65例生理性黄疸,92例病理性黄疸)及10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TBA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性黄疸患儿,有显著性差异。血清TBA在新生儿黄疸中能灵敏、特异地鉴別黄疸类型,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及胆汁淤积情况。尤其在患儿胆汁淤积的诊治中可作为一种特异的检测指标,与其它肝功能指标结合应用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进一步诊断和疗效观察,为临床儿科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血清中的γ-GT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结合酶,主要来自于肝胆,是肝胆疾病中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指标[5]。

    林小容等[6]对60例黄疸患儿进行γ-GT活性和胆红素水平检测分析,显示γ-GT活性和胆红素水平在黄疸新生儿中均明显异常,胆红素和γ-GT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诊断中,把测定γ-GT作为初步诊断检查方法是有一定临床意义的。γ-GT活性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4  碳氧血红蛋白(COHb)

    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用内源性一氧化碳(CO)作为衡量胆红素水平的指标,它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诊断、高胆风险预测、选择性应用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的疗效评估等均有重要意义[7]。

    蒲秀红等[8]对189例新生儿黄疸及142例对照组患儿同步测定动脉化毛细血管血COHb和血清总胆红素(STB)。研究发现在稳定状态下,COHb水平与经肺呼出的CO是平衡的,测定血液中的COHb及潮气末CO(end-tidal CO,ETCO)都可以间接反映体内胆红素的水平。COHb的增高多提示溶血,应尽早使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而感染、母乳等因素所致黄疸COHb增加不明显,则应给予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促进肠肝循环等治疗方法。临床上新生儿黄疸还有部分原因不明,此时测定COHb也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从而指导治疗。

  5  血清透明质酸(HA)

    Ukarapol等[9]动态观察血清HA发现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HA呈持续性低水平或经治疗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肝外胆管闭锁患儿血清HA呈持续高水平或迅速增加状态;这两种疾病患儿血清HA值与血清直接胆红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原因造成的黄疸患儿血清HA与正常儿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A测定有助于新生儿及婴儿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血清HA已成为诊断由胆管闭锁引起的病理性黄疸的一个新的生化指标。

  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DW是反映红细胞异质性的一个参数。运用高精度血液分析仪,对上万个红细胞进行测定,经统计学处理而得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是红细胞异质性的一个量化指标,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运用这个指标,探讨其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在临床诊断中,若黄疸患儿的RDW增高,表明其红细胞异质性高,其胆红素的升高可能来源于红细胞的破坏增多,则提示黄疸为溶血的可能性大[10]。

    总之,尽管近年来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有许多课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期待能早日研究出具有临床价值及社会效益的诊断技术。

【】
    [1]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2]薛辛东. 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139.

  [3]王远,汤伟胜,丘新明. 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59.

  [4]李朝晖,曹友德,李浩.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断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2006:209-210.

  [5]Kwiecień I,Rokita H,Lorenc-Koci E. The effect of modulation of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on GSH homeostasis in HepG2 cells[J]. Fundam Clin Pharmacol,2007,21(1):95-103.

  [6]林小容,闻惠兰,张惠平.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意义[J]. 医学创新研究,2007,4(17):13-14.

  [7]Valas T. Problems with prediction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 Pediatrics,2001,108(1):175-177.

  [8]蒲秀红,李茜,郭晓清,等. 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对新生儿黄疸诊断的价值[J]. 当代儿科杂志,2006,8(4):291-294.

  [9]Ukarapol N,Wongsawasdi L,Ong-Chai S,et al. Hyaluronic acid:additional biochemical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biliary atresia[J]. Pediatr Int,2007,49(5):608-611.

  [10]魏恩焕,陈奋湘,黄建明.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杂志,2006,3(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