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自流治愈1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乳汁自流;气虚不摄乳汁;经方
临床中产后缺乳,乳汁不通较为常见,乳汁自流实属罕见,家父曾治愈产后乳汁自流1例。兹将案例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初产妇。1994年3月17日来诊,产后二十余天,乳汁自流,婴儿缺乳,请家父治疗。望之面色白,舌淡苔白,闻之声低语缓、少气懒言,问之汗出恶风,身疼痛,二便如常,饮食尚可,口淡无味,四肢倦怠,乳汁清稀如水,不知不觉自流,夜间更甚,晨起无乳喂婴,恶漏已尽。切之脉濡弱无力。查体:体温36.3 ℃,脉搏86次/min,血压106/74 mm Hg。心肺功能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26.3×109 /L,中性粒细胞86.3%,淋巴细胞8.1%。曾延数医无良方以治。 家父诊为:产后气血两虚,营卫失和,卫阳不守,气虚不摄乳汁。方用:黄芪30 g,人参6 g,桂枝9 g,芍药15 g,白术12 g,当归12 g(酒炒),防风9 g,橘皮9 g,升麻3 g,柴胡3 g,炙甘草9 g,生姜15 g,大枣15 g。3月19日复诊,上方服两剂显效,效不更方继服六剂而愈,后以补中益气汤五剂善后。
2 讨论
临床中产后缺乳,乳汁不通较为常见,但乳汁自流实属罕见,勘称奇案。乳汁乃气血精微所化,新产之后,气血大亏,脾胃中气亦虚,化源不足,故乳汁清稀。脾胃大虚,卫气失充,营卫失和,阳不卫阴,故汗出,乳汁自流,蓄溢失常。正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 本方系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甘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朱丹溪《丹溪心法》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三方之意而拟。补中益气汤原方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能,摄纳无力;气虚发热;脾胃气虚卫外不固,阳气外越等诸多病证。本方补中益气,中气健旺,化源充足则乳汁稀薄适中。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此方在《伤寒论》62条论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治疗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气营之身疼痛[2]。后世医家发挥常用于治疗产后气营不足之汗出、身痛。本患新产身痛、乳汁自流虽与气营不足之身疼痛、汗出症状有异,但乳汁与汗液同源,病机则一,均为气营不足而致营卫不和。是方调和营卫散未尽之邪,益气养血补产后之虚。营卫气血得养,脏腑内外和谐,则乳汁蓄溢有度,汗出有节。玉屏风散原方主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腠理空虚所致表虚自汗证。三药益气、固表、止汗、驱风,固表止汗而不留邪,和缓祛风而不伤正。补中有疏,散中寓补。药精而效宏,和调、加强了上二方之功。 此案临床虽罕见,但临证病机把握精准,遴选方药得当,巧妙地将经方与时方结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他医认为无良方之案十余剂而愈。临床验证了病机同,则治则、方药同,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灵魂。
【】
1 程士德.内经讲义,第12版.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4,30.
2 曾福海.伤寒论讲义.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7.
上一篇: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和学术价值
下一篇:从肝论治女性病案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