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泄泻的外治法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南 李君君 时间:2010-07-12

【摘要】  为探讨小儿重症泄泻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小儿重症泄泻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推拿、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敷贴等外治法治疗重症腹泻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尤其以综合外治疗法治疗效果更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重症泄泻疗效好,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可在泄泻患儿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泄泻/中医药疗法; 医学,传统; 外治法; 儿童

小儿重症泄泻(亦称暴泻)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危重病症。本病好发于夏秋之际,其来势急迫,每日腹泻次数达10次以上,且多伴有呕吐、腹胀、脱水等症,患儿服药颇为困难,加之一些患儿家长不愿输液,因此,采用外治法是治疗小儿重症泄泻的一条重要途径。临床中笔者运用推拿、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敷贴等外治法治之,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重症泄泻患儿,1岁以内者,主要采用推拿疗法,1岁以上者,酌用灌肠疗法。伴有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所致的腹胀时,配合脐部外敷肚脐膏或消胀散。

    1.1  推拿  主要取穴有八卦、胃、六腑、天河水、大肠、外劳宫、二马、四横纹、利小便、脾穴等。根据临床辨证灵活配伍[1]。

    八卦穴:即掌心,内劳宫之外周。具有调和五脏、益气调气、增强中焦之运化功能以达消痞化积之功用。

    胃穴:即腕关节至拇指根,赤白鱼际处。为和胃降逆、治疗脾胃疾患之要穴。

    六腑穴:即肘关节至腕关节尺侧。乃大寒之穴,具有壮水制火,滋阴潜阳作用,兼能清虚热。

    天河水穴:即前臂曲面,肘关节至腕关节中间。功能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小便。

    大肠穴:即自食指端边缘至虎口(赤白肉际)成一直线。能补脾胃,清肠热。

    外劳宫穴:即掌背中间,与掌心之劳宫穴相对称处。功能温中祛寒、安蛔止痛,消化不良及一切虚寒之证均宜。

    二马穴:即掌背四、五指节凹陷处。能大补元气,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四横纹穴:分别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侧的横纹处,共四穴,功能调中行气,退热消腹胀。

    利小便穴:即腕关节至小指端外侧缘。能通水道而利小便。

    脾穴:即拇指根至指端之外侧缘。功能健脾益气。

    1.2  灌肠  用马齿苋或野麻草60 g,加水300 mL,煎至60 mL。<1岁每次5 mL,1~3岁每次10 mL,>3岁每次15~20 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

    1.3  敷脐法  暴泻肚腹饱胀者,用肚脐膏外敷脐部,每日1贴,至腹胀消。或用消胀散,每次取3~6 g,纱布包裹,置于脐上,外以胶布或绷带固定,12 h换1次。如果制备膏药一时有困难,亦可用麝香镇痛膏贴于脐部,疗效亦佳。

    1.3.1  肚脐膏药物组成  冰片0.2 g(或樟脑3 g)另包置脐眼;砂仁3 g,鲜车前草、田螺、葱白、豆豉各30 g,捣烂制成膏。

    1.3.2  消胀散的制备  川椒、肉桂、炮姜各等分,共研细末,以玻璃器皿盛贮备用。

    2  病案举例

    案1  张某,女,6个月。因增食鸡蛋,每日1~2枚,1周以来,腹泻蛋花汤样便,曾在外院用西药未效。晨起即暴泻水样便7~8次,伴呕吐2~3次,烦躁,神疲,夺饮,不食,溲短。刻下: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前囟眼眶微陷,腹较胀,舌质红,苔厚腻。此乃喂养不当,积滞伤脾,脾运失司,遂生诸症。治宜清胃消食,健脾止泻,拟推拿疗法。取穴:八卦、清胃、六腑、利小便。推1次后,呕吐即除,大便转为糊状。守原穴再推1次,大便成形,饮食如常。

    案2  陈某,男,3个月。甫生即大便溏薄,日解3~4次。因乳子难以喂药,故未予治疗。近2日来,大便清稀如蛋花汤样,日解10余次,量时多时少,伴腹胀,呕吐,溲短。刻下:神疲,面色欠荣,舌质淡苔薄腻,腹部膨隆,叩之如鼓,处以汤药1剂入口即吐,故改用外治法。嘱以消胀散3 g,外敷脐部,每日2次,并嘱患儿母亲协助推拿治疗,即以手指沾滑石粉,推患儿食指外侧(即大肠穴)、掌心(即八卦穴)和四横纹,每穴5 min(约300次),每日1次。1 d后症减,腹胀,呕吐已止,大便糊状,日解5~6次,溲较利。经治3 d,诸症消除。

    3  体会

    根据临床观察,采用综合外治疗法治疗重症泄泻较单纯内治或单一外治法疗效为佳。因此,在以外治治疗为主时,宜酌选二种或数种外治法协同使用。而在采用内治治疗时,亦不妨配合外治法以增强疗效。

    笔者采用推拿法治疗重症泄泻,所取的穴位多位于婴幼儿的手及前臂,由于取穴简便,易于操作,且无痛苦,故易为患儿及家长所接受,便于开展家庭保健及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暴泻,可免煎汤喂药,既费时,又费事之弊。在腹泻流行季节,可制备一定数量的灌肠液(加防腐剂)备用,随诊随治,不论门诊或住院患儿皆宜使用。

    敷脐法给药便捷,在重症腹泻中,不仅可起行气消胀之功,而且具有运脾止泻之效,应该进一步挖掘提高。在脐部外敷消胀散或麝香镇痛膏时,配合摩脐(即用掌心作盘旋摩动)则收效更速。

【】
  [1] 张红.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150例临床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8,24(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