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王辉,郭利平,姜民,周王谊,李晶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毒贯穿AS的发病、病理变化以及并发症全过程当中。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消炎的目的。认为辨证与方药方面应考虑到毒邪的作用,以解毒为大法,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关键词】  毒邪 动脉粥样硬化 清热解毒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AS 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炎症贯穿于 AS 的始终,并协同其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于 AS 的进程。针对这一病机,笔者认为可以从毒邪论治AS,以提高中医药防治此病的疗效。

  1  中医毒邪

  1.1  毒邪的概念毒邪指的是致病因素或者病理产物。《金匮要略·心典》载:“毒,邪气蕴结不去之谓也”,素有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之分。姜氏[1]以人体为界,将凡是来源于人体之外的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物质,均归于外来之毒范畴,如西医学的病原微生物,中医学的外感六淫等,《诸病源候论》有:“此由风气相搏变成热毒”的记载;内生毒邪,是由脏腑功能失调,使机体内生理和病理代谢产物蕴积,造成机体损害的一类毒性物质,包括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以及那些本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由于代谢障碍超出其生理需要量,或者由于改变了它所应存在的部位,转化为致病物质形成的毒。

  1.2  毒邪的特点毒邪致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势急重,变证多见。其致病病变复杂,脏腑、经络、四肢皆可累及,并且随个体体质所偏而表现出丰富多变的临床症状。毒邪最易与火相兼为病,且毒邪证多属火属热,多易从火化。毒邪内伏,营卫失和,气血亏损,脏腑败伤,其病多深重难愈。毒邪常以气血为载体,无所不及,壅滞气机,败伤血分,又善入津液聚集之处,酿液成痰,耗伤气血,灼伤津液,损伤脏腑。其致病虚实夹杂,顽固难愈,难度极大[2,3]。

  2  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中的毒邪

  2.1  外来之毒

  2.1.1  烟毒吸烟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吸烟可使全血黏度增加,可以使LDL易于氧化,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缺氧损伤。《滇南本草》认为烟草“辛温,有大毒”。《景岳全书·本草正》强调烟为纯阳之物,多燥多火之人最不宜用。

  2.1.2  浊毒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导致人体热毒;食物中的农药的残留,常进食高热量、含动物脂肪、胆固醇多的食物,蕴结中焦,化生痰热,日久不去变化为浊毒。

  2.1.3  外感邪毒在AS病变中已经发现了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这些病毒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的激活,交联抗体形成、细胞因子释放、内皮受损、血栓形成。

  2.2  内生之毒

  2.2.1  脂毒目前认为血浆中TG,TC,LDL水平升高都是AS 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本来都是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由于代谢障碍超出其生理需要量也可转化为致病物质形成毒。因此,调脂有可能逆转 AS病变[4]。

  2.2.2  糖毒糖尿病会使蛋白发生变性,形成高度糖化终末产物(AGEs),LDL糖基化以后形成AGE-LDL,Ox-LDL有相似的致AS作用。

  3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炎症学说与清热解毒药的应用
   
  AS 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炎症-损伤-反应”学说认为,AS斑块是在反复的血管壁炎症损害与机体的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血管壁的损伤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渗出为其始动环节,通过炎性信号转导通路的启动进而产生大量的下游炎症反应性介质,并形成了复杂的炎性级联反应;内膜层的炎性增殖导致了斑块的形成;斑块病灶中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的后续炎症反应又可引发斑块的不稳定乃至破裂。可见,炎症反应贯穿AS疾病的始终,并成为其关键的病理环节之一。而我们发现许多清热解毒的方药能够作用在复杂炎症网的某一个环节,起到抗AS的作用,那么这个复杂炎症网中的炎性因子,炎症介质等都可以认为是内生毒邪。

  3.1  单味清热解毒中药的研究刘氏等[5]采用细胞计数、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金银花、蒲公英、虎杖和连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贴壁和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金银花、蒲公英、虎杖和连翘对SMC生长、贴壁和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API 被认为是穿心莲中最有前途的抑制血管 SMC 增殖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API预防性用药能显著抑制实验性 AS 兔主动脉壁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 链蛋白(PDGF-B)。原癌基因 c-sis mRNA 和 c-myc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主动脉脂质斑块的面积[5] 。

  3.2  清热解毒复方抗AS的研究研究表明,复方莶草合剂[6]、金匮泻心汤[7]、解毒活血益气方[8](半枝莲、丹参、黄芪等)可增强 AS 动物血清 SOD 活力,降低 MDA 水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发挥抗 AS 的作用。

  4  AS并发症与清热解毒法的应用

  4.1    AS并发症与热毒致病特点的一致性AS主要损害心、脑、肾等器官。毒邪损伤脑络,络脉破损,或脉络拘挛淤闭,气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而发为中风;若毒邪损伤心脉,心脉闭阻,可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这与毒邪致病特点非常一致 [9]。
   
  AS引起的血管疾病遍布全身,发病多有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异,AS引发的疾病症状多变,AS多由炎症引发,AS病理过程中有明显的炎症特点,其致病多有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栓形成,与毒邪夹痰夹淤相似。AS病变多在内脏器官组织,直接影响内脏功能,血栓形成及栓子脱落,一旦堵塞心、脑血管,则骤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病多凶险,危害严重,故AS致病,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等等[10]。

  4.2   临床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AS并发症有效AS并发症与热毒致病特点不仅非常一致,而且清热解毒法治疗AS并发症也是非常有效的。
   
  临床上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都取得了显著疗效,如姜氏等[11]、温氏[12]以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满意疗效。王少英[13]将清热解毒法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配合其他治法有机结合组方,观察了72例冠心病病人,治疗组服用大调中汤加野菊花、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对照组只服用大调中汤,结果提示清热解毒法可增加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钱卫东[14]经研究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CRP病原微生物、气滞血淤等有关,炎症反应是AS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有抗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干预作用,起到稳定斑块和减少内皮损伤、改善临床症状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毒贯穿AS 的发病、病理变化、以及并发症全过程当中,虽然整个过程中毒邪的内涵是不同的,但他们致病的特点都可归纳为毒邪。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初期是动脉内膜吞噬细胞吞饮脂毒形成脂质点,而脂毒实际上由于脾的运化失调,化生痰浊,痰浊日久不去,变化为脂毒,损伤血络。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特别是以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者,论治以化痰解毒为主。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表现为管腔狭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时,则多辨证以淤血为主,但激活巨噬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会促使斑块破裂,进一步形成血栓,最终由于斑块出血、坏死、脱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治疗上强调活血化淤,辅以清热解毒,清除血液内炎性因子使斑块稳定。心脑血管病急性期以王永炎院士[15]为代表的中医中风专家吸收借鉴研究成果,提出了“中风毒邪络病说”,在辨证与方药方面考虑到毒邪的作用,以解毒为大法,疗效有一定的提高。临床初步显示了可喜的苗头,值得进一步重视研究。

【】
    [1] 姜良铎,张永生.从“毒”论治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5):2.

  [2] 于俊生.毒邪学说与临床[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0:7.

  [3] 丁书文,李 晓,李运伦,等.心系疾病中的热毒学说.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592.

  [4] 徐成斌.强化调脂有望逆转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32(9):862.

  [5] 刘彦珠,罗国安,龙致贤,等.清热解毒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科学版),2000,40(6):13.

  [6] 王宏伟,赵华月,熊一力.穿心莲提出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动脉壁PDGF-B、c-sis和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46.

  [7] 郭 来,丁书文.复方莶草合剂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实验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1,19(2):105.

  [8] 吴智春,吴 凯,王 浩,等 .金匮泻心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61.

  [9] 彭 哲,王硕仁,李秋梅,等.解毒活血益气方药物血清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41.

  [10] 范砚超,张国平,唐 明 .从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初探[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5):261.

  [11] 姜崇智,柳玉美.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J] .中医杂志,1994,(10):608.

  [12] 温跃才.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脑梗塞100例[J].吉林中医药,1998,1:26.

  [13] 王少英.清热解毒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2004,23(1):14.

  [14] 钱卫东.中医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干预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4):83.

  [15]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