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子卓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四本;五标;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原发或继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常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等表现。一般分为慢性肾炎普通型、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普通型的表现:尿改变,中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中等水肿伴有中等血压升高,有一定肾功能损害,乏力、腰疼,贫血;高血压型:普通型的一般症状,血压持续增高(舒张压增高),眼底检查异常;急性发作型:具有急性肾炎的表现。并发症:心脏损害,贫血,动脉硬化,并发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祖国医学“腰痛”“淋证”等多种疾病范畴。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依其临床表现分型,采用“本”“标”辨证,区别本标论治,取得较满意疗效。

  1  辨证分型

  1.1  四本

  1.1.1  肺肾气虚型病位在肺肾,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感冒,腰疼痛,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1.1.2  脾肾阳虚型面色苍白,浮肿明显,畏寒肢冷,腰脊疼或胫疼脚软,足跟痛,神疲,纳呆,便溏,阳萎,早泄,遗精,月经失调,舌暗淡,体胖有齿印,脉沉细迟无力。

  1.1.3  肝肾阴虚型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脊疼痛,梦遗,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1.1.4  气阴两虚型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偏红少苔,脉细弱。

  1.2  五标

  1.2.1  外感风寒风热见外感症状。

  1.2.2  水湿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

  1.2.3  湿热皮肤疖肿,疮疡,咽喉痛,脘痞纳呆,口干不思饮,小便黄赤,涩痛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1.2.4  血瘀面色黧黑晦暗,腰刺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紫暗,脉细涩。

  1.2.5  湿浊纳呆,恶心或呕吐,全身困倦,精神萎糜,血尿素氮、肌酐偏高。

  2 施治

    依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方法。

  2.1 以蛋白尿为主

  2.1.1 益气固肾法适用于慢肾普通型之肺肾气虚型。方用芡实合剂。常用药物:芡实、菟丝子、山药、百合、批杷叶、党参、白术、云苓、黄精、金樱子。纳差加山楂,血尿加旱莲草。

  2.1.2 温补脾肾法适用慢性肾炎普通型之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肾精失养,精关失固。常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汤、附子汤、真武汤。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附子、仙茅、仙灵脾。《灵枢》云:“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愈”。故用药宜守。

  2.1.3 滋养肾阴法适用于慢肾普通型之肝肾阴虚型,常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药选:山萸、山药、生地、云苓、泽泻、丹皮、麦冬、枸杞子、五味子、当归、沙参。

  2.1.4 气阴两补法适用于慢肾普通型之气阴两虚型。气虚重点在脾,阴虚重点在肾。基本方:参芪地黄丸。药选:党参、黄芪、菟丝子、麦冬、五味子、山萸、山药、生地、莲须、当归、白术、甘草。

  2.1.5  阴阳两补法适用于慢肾普通型之血浆蛋白低、肾虚贫血,用十全大补汤化裁。

  2.1.6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慢肾普通型之湿热型,常用方:五味消毒饮、玄麦甘桔汤、清苇散、小陷胸汤、温胆汤、八正散,常用药物:二花、连翘、公英、栀子、菊花、蛇舌草、玄参、生地、丹皮、杏仁、瓜蒌、前胡。

  2.1.7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慢肾普通型之瘀血内阻、肾气失固之证。血瘀阳虚者,予桂枝茯苓丸;血瘀阴虚者,予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金银花、公英、益母草、丹皮、丹参、红花、赤芍、桃仁、山楂、地龙、白茅根、大黄、白芷等。

  2.1.8  祛风胜湿法适用于慢肾急性发作型外感风寒者,宜祛风散寒,宣肺利水,药用麻黄、杏仁、荆芥、防风、苏叶、浮萍、细辛、白苇、白术等;外感风热者,宜祛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化裁;水湿型,当宣肺利水;湿浊型,当健脾利水,用越婢加术汤、实脾饮、五苓散等。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封藏之本,五脏六腑之精气藏于肾,肾气充则精关固,精微则能内藏,若肾虚、肾气不固,精微则漏泄于外,因此慢肾蛋白尿的关键在于肾气不固。

  2.2  以血尿为主中气下陷、肾虚不固为基本,血小板数量少,血小板活力低为其标;治疗采用升提中气、固摄肾气、酌加活血之品,常用药物:升麻、柴胡、芥穗、乌贼骨、生地、金樱子、芡实,当归、川芎、枳实、赤芍、牛膝等。

  2.3  以高血压为主是为慢肾高血压型、血流性供求失衡为其深一层本质,法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越脾加术汤、益肾汤、桃红四物汤。
   
  总之,临床体会,慢性肾炎在脏腑方面,与肺脾肾较为密切,病邪方面,与风寒、湿毒、瘀有关。治疗时须注意“祛邪勿伤正、补虚勿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