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种山豆根的鉴别和质量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论文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4种“山豆根”的性状、显微鉴别和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对四种“山豆根”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但是这种正品山豆根的中药饮片近几年越来越少,现在运用最多的“山豆根”是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多种植物的根(简称木蓝根,下同)。除此之外,《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北豆根和《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的滇豆根,在医疗单位均作“山豆根”使用。笔者现对这4种山豆根的鉴别及质量分析简述如下。
1 4种山豆根的性状鉴别
1.1山豆根根呈长圆柱形,直径0.5~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质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1.2木蓝根根呈圆柱形,常有分枝,直径0.2~O.7(~1.2)cm。表面灰色、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栓皮呈鳞片状剥落,有横长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灰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1.3北豆根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5(~0.8e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无明显的节,常有须状细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淡黄色,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1.4滇豆根根茎呈圆柱形,常有分枝,长2~7em,直径0.3~0.8cm。表面棕褐色,具数个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长0.5~2era。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绿黄色至暗黄色,角质样,有光泽。气微,味苦。
2 显微鉴别
2.1山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外侧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继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木射线宽1~8列细胞,木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间排列。
2.2木蓝根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细胞壁增厚成石细胞状。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皮层内有的可见石细胞。木质部宽广,木射线宽1~5列细胞,木纤维发达,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2.3北豆根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其下面常有数列木栓细胞断续排列。皮层内有的可见单个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间断排列成环。髓部宽广。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棒晶或针晶。
2.4滇豆根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皮层内可见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维管束外韧型,间断排列成环。髓部宽广。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无草酸钙结晶。
3 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山豆根项下[鉴别](2)检验:分别取山豆根和木蓝根粗粉各0.5g,分别加三氯甲烷各10ml,浓氨试液各0.2ml,振摇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各加三氯甲烷0.5mI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山豆根和木蓝根供试品溶液各2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山豆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木蓝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
4 4种山豆根质量分析
4.1山豆根《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其植物来源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g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这是正品山豆根。《中国药典》规定山豆根薄层色谱鉴别必须检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规定氧化苦参碱含量不得少于0.40%。
4.2木蓝根《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均未收载,其植物来源为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多种植物的根。据《中药鉴定学》记载,在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曾用本品作山豆根用。现在我市大多数医疗单位使用的山豆根就是这种木蓝根。笔者按《中国药典》山豆根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检验过多批木蓝根,大部分未检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仅少部分检出微量的氧化苦参碱。木蓝根与山豆根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木蓝根植物来源、性状、鉴别等均不符合《中国药典》山豆根之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木蓝根充山豆根销售和使用,应作假药论处。
4.3北豆根和滇豆根北豆根《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滇豆根《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lbr.的干燥根茎。北豆根是我国北方的习用品,滇豆根是我省的习用品。山豆根、北豆根和滇豆根分别来源于三个不同科的植物,其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均不完全相同,应作三种不同药物分别使用。近年来普遍把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和滇豆根统称为“山豆根”使用的混乱现象,应予以彻底纠正。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记载,山豆根有毒,用量3~6g。北豆根有小毒,用量3~9骱滇豆根《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未记载有毒,规定用量3~9g。实际上滇豆根是有毒的,笔者曾做过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根的毒性试验,在这4种山豆根中,滇豆根的毒性最大。因此,在临床使用滇豆根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量,以防中毒。
上一篇:胃脘痛从肝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