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摘要】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各种精神障碍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与医学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收集近几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和临床试验研究等相关资料,旨在探讨该病、有效、规范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抑郁症/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综述
抑郁症是西医学名词,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也是最不易察觉和被识别的心理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属中医学的神志病范畴,与中医的“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失眠”“善忘”等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医界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优势日益突出。
1 病因病机
1.1 郁怒不畅,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气滞导致血瘀不通。由气及血,变化多端,可引起多种症状,故有“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湿郁、食郁、热郁等6种,其中以气郁为先,逐渐形成痰、湿、热、血、食等诸郁。
1.2 情志不遂,肝郁抑脾,耗伤心气,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忧虑伤神导致心神不安,正所谓“悲衰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2 治疗方法
2.1 分证(型)治疗
临床上将抑郁症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或将其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气血郁滞型、痰气郁结型、心阴亏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等若干证型。病之初起,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伤在气分,多属实证,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如病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多属虚证。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
2.2 中药治疗
当今,从天然药物和中药方剂中寻找和研制理想的抗抑郁剂,也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单味中药迄今为止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较多,部分草药已被开发。目前研究较多的单味中药是巴戟天。如张有志等[1]进行的巴戟天寡糖对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徐静华等[2]进行的实验表明,贯叶连翘提取物150mg/kg、300mg/kg能显著缩短强迫游泳小鼠及尾悬吊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下降作用和小鼠眼睑下垂作用;李明亚[3]观察石菖蒲提取液的抗抑郁作用以及柴胡皂苷对其抗抑郁作用的影响,石菖蒲水煎剂可以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陈瑶[4]等研究了积雪草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发现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积雪草提取物灌胃及腹腔注射给药,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灌胃给药效果较腹腔注射好,呈现很好的剂量依赖关系,且积雪草提取物高剂量组效果与丙咪嗪相近。
此外,槟榔、柴胡、石菖蒲、黄芪等数十味中药亦被证实有抗抑郁作用。
中药复方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等经典方剂均显示出了抗抑郁活性。吴鉴明[5]作了加味甘麦大枣汤抗抑郁疗效的研究,他对54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的HAMD?17、CGI?SI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显示,加味甘麦大枣汤疗效肯定,显效率达67.9%,与氟西汀65.4%的显效率相近,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加味甘麦大枣汤明显少于氟西汀,表明加味甘麦大枣汤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抗抑郁剂。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亦表明甘麦大枣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张有志[6]采用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和小鼠悬尾试验对小定志丸、半夏厚朴汤、小补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等7个复方的抗抑郁活性进行筛选评价。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均有抗抑郁作用,其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用更为显著,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进一步证明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抗抑郁作用。
2.3 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也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
3 结论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概况的回顾与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等诸多方法,其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但在诊断和疗效标准、证型规范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一般的临床经验或诊疗观察上,因此提出以下相应的研究设想。
3.1 需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标准统一化
中医药本病,无论是采用辨证分型或专病专方,均有较好疗效,许多资料都设立了对照组,证明了其疗效优于西药或与西药相比无明显差异。然而由于大多数病例报道诊断不够明确,诊断标准不统一,有些报道所收集的病例统称为郁证,未采用公认、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也就难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因为研究方法的不规范,诊断和疗效评判标准的差异,以致影响了其结论的性和可信性,影响了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总体水平的评估,因此就需要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评判标准统一化,在临床研究方面须设计周密,使辨证和用药更客观。
3.2 加强病因病机研究
纵观百余篇文章,无论是从西医还是中医学角度,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很少,以致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足够的可供的客观评价指标。我们应当采用思维手段,多从中医角度来探索其致病因素。首先就要重视的整理,在发掘和整理历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特点,对理论进行注疏引伸,丰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应与西医相互协作来发现本病新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只有通过中西医的完美结合,才能对抑郁症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今后药物的筛选和药理药化作好准备。
3.3 积极开展药理药化研究
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靠西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医疗市场上更需要一些无毒副作用和依赖性的纯天然中草药。由于本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需长期服药,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会受到病人的欢迎,因此如何有效地改革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使本病的治疗朝规范化、简单化方面迈进,已成为当务之急。
3.4 加强综合治疗
针药并用是传统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形式,并且在临床上已证明其疗效确切。针灸方法较简单,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对于一些难治性的抑郁症来说,若在应用西药的同时,结合运用针刺疗法,便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提高疗效,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由于西药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能坚持服药的问题,因此,针灸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针刺疗法已是医疗竞争中必须拥有的技术力量,其增效互补作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针刺原理的研究,对针灸治疗作用作深层次的阐明,以揭示其奥秘,从而使中医药更快地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有志.巴戟天寡糖对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09?311.
[2]徐静华.贯叶连翘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5):29?30.
[3]季宁东.石菖蒲提取液的抗抑郁作用及柴胡皂苷对其作用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科学版),2006,26(12):1203?1206.
[4]陈瑶.积雪草总苷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血清皮质酮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药材,2005,28(6):492?496.
[5]吴鉴明.加味甘麦大枣汤抗抑郁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2,30(11):18?19.
[6]张有志,于能江.小补心汤总黄酮对强迫游泳和获得性无助模型动物的抗抑郁作用[J].中国药与毒理学杂志,2008,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