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施护
【关键词】 肿瘤 心理状态 辨证施护
为了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减轻痛苦,了解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临床的护理、疾病的转归均有重要的影响。笔者对2004年2月-2007年7月收治的164例肿瘤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和分型护理,改善和调动了病人的精神状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例,男92例,女72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食道癌19例,肝癌46例,肠癌12例,膀胱癌6例,淋巴系统肿癌10例,肺癌56例,乳腺癌10例,宫颈癌5例。
1.2 分型 本组病例住院时间5-11个月,病程较长,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状况、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出现多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初步分为:紧张恐惧型36例,忧郁多疑型39例,悲观绝望型30例,求治心切型59例。
2 不良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施护
2.1 紧张恐惧型 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人人都谈癌色变,对可疑肿瘤的病人,从检查到确诊阶段,更是惧怕肿瘤诊断,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主观上出现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临床上表现愁眉紧锁,坐立不安,难以入睡,恶梦或易惊。
护士在护理此类病人时,要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但对家属要实事求是地说明病情,对探视的家属亲朋等应根据需要,在探视前,把病人情况扼要地向探视者介绍,以免因不了解病情,在谈话中给病人以不良刺激。护士要主动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及个人爱好等,帮助病人建立病友之间的关系,多接近病人。
2.2 忧郁多疑型 多见于知识分子、干部及性格内向的患者。确诊肿瘤对病人是个沉重打击,病人常忧郁多疑,异常敏感,某处不适,就怀疑肿瘤转移,对别人的好言相劝,半信半疑,甚至误解、猜疑。有些病人自己翻一些医药书,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盲目对号。
对此类患者,要尽量缩短护患距离,密切护患关系,不厌其烦地与患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向病人介绍病情要谨慎中肯,不能简单化或搪塞了事,使病人产生怀疑。讲有利于调动病人积极性的情况,以免病人在精神上受到不必要的刺激,以方法解释癌症,说明精神与治疗的关系,通过安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协助治疗。
2.3 悲观绝望型 认为生命即将结束而悲痛不已,陷入悲观绝望之中,有的患者绝望之余留恋现在的美好生活,考虑、规划有限的人生,往往不顾病体的虚弱,多做些工作或家务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临床表现:轻者郁郁寡欢,沉默少言,不愿与人接触,拒绝,重者消极厌世,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对此类患者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镇静,语言简单明了,处理问题谨慎,用其他患者现身说法,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观失望的心理,化验结果有好转时,及时告诉病人,肯定疗效,使之转入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
2.4 求治心切型 对一般人来说难以接受的手术,癌症病人却易接受,往往强烈要求手术,加大药物剂量,增加放射治疗次数等等,病人对手术、化疗、放疗抱有一线希望,治疗初期疗效较好,病情缓解,对治疗充满信心。病情恶化,病人再次出现悲观情绪,对治疗产生怀疑,消极等待生命结束,有的病人经不住折磨,为能解除家属负担而轻生。
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时,首先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合作,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说明手术及各种治疗的重要意义,安抚病人的情绪,指导病人如何配合手术或检查,请疗效显著的病人介绍亲身体会,加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取得病人的配合,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2.5 弥留病人的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死亡之前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了忍受躯体的磨难外还要忍受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因为每个人性格特征、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信仰的不同,对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信仰,不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出任何轻蔑态度,对待弥留阶段病人要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的人格尊重,也是对家属最大的精神安慰。
【】
[1]李力萍.肿瘤病人的营养疗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