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筑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刘春倩,孟爱霞,黄吉峰,指导:李显筑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李显筑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久病入络。其早期与中期正虚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为主;邪实以痰浊瘀血阻滞肾络为主。并依糖尿病肾病的自创肾白宁方剂,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肾白宁/治疗应用 李显筑

 李显筑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治疗消渴病的研究二十余载,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正虚邪实、久病入络为主要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DN)为中医的消渴肾病,属正虚邪实之证,饮食失节,秉赋不足,劳欲过度,情志失调为本病之基本病因,“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之基本病机。“本虚”指正气亏虚,即五脏气血阴阳的虚损。《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疸”。“标实”即痰湿、水饮、瘀血、浊毒等。
   
  李显筑教授认为,DN是消渴病日久,久病入络,肾络损伤,肾阴阳俱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俱虚的病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入络”[1]的病变规律。DN具备“久病入络”的全部虚实内容。就虚而言,DN以肾虚为本,肾虚贯穿始终,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肾络失疏,肾络空虚,故易受邪气侵袭;就实而言,糖尿病由初期的燥热之邪,中期的痰湿水饮,后期的瘀血浊毒,一路损伤正气,深入脏络腑络,纠集成痰、浊、瘀、毒,深入肾络,损伤肾络,而致肾所藏后天之精微外泄;就病程而言,DN具有漫长的病程,积久成疾,成为病邪深入脏络、久病沉疴的前提。
   
  李教授认为,虚、瘀、痰、毒是DN的四大基本病机,虚为四大病机之首,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是指肾虚络损,是DN发病的起因,它是机体产生各种炎症因子MCP?1、NF?kB等的基本条件。而炎症因子又是脏腑功能失常,痰、瘀、毒成聚而发生炎性反应过程中,随之而生的病理性标志产物;瘀实质是指肾络瘀阻,是DN发病的病理基础,是以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基本表现,系膜细胞增殖,进一步出现ECM积聚,肾小球结节性或弥漫性硬化;毒可以囊括瘀、痰、湿、浊,是指DN时各种代谢紊乱,ECM积聚,肾组织内高表达的MCP?1、NF?kB等细胞因子,各种炎症因子即为毒,毒损肾络是指体内高表达的炎症因子导致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毒是指对机体生理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它代表着一种非常邪所为的病势胶着、顽固不愈的病因病理概念,寓于诸邪之中[2]。邪阻肾络,郁久蕴毒,深滞于浮络、孙络,是DN病情缠绵、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损肾络,肾元亏虚,肾之体用俱病是DN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肾病出现临床蛋白尿是常见症状。糖尿病肾病之所以难治,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关键是尿中蛋白的持续难消。蛋白尿的持续存在,表明患者肾脏继续受到损害,其结果是,一方面肾气不固,大量精微物质潜然漏失;另一方面肾气不化,水、湿、浊、瘀、热、风等邪气滋生,又对肾脏造成更大的损害。如此恶性往复,脏气亏虚,成为临床治疗上的棘手难题。

  2  健脾补肾、化瘀降浊为主要治法
   
  李教授认为,DN具有正虚邪实,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其早期与中期正虚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为主;其邪实以痰浊瘀血阻滞肾络为主。从DN的发展、演变上看,已经历了阴虚热盛,气阴两虚的过程;从三消的传变上看,已从上消的心与肺,中消的脾与胃,下传至下消的肝与肾;从病邪的变化上看,已从糖尿病初、中期的痰湿内停,瘀血内生,发展为DN时的痰浊瘀毒,深入肾络,损伤肾络之毒邪。针对DN之早、中期的病机特点,结合大量的临床观察,拟定健脾益肾,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祛痰解毒的治疗法则,在地黄丸系列的基础上自拟“肾白宁”方剂治疗DN。
   
  肾白宁由生地黄、山药、牡丹皮、地骨皮、山茱萸、鸡内金、当归、五味子、乌梅、金银花、桑螵蛸、白花蛇舌草、芡实、石莲子、炒薏苡仁、黄芪、分心木等药组成。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之效。

  肾白宁DN标本兼顾,由于DN有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之本虚,故以黄芪配六味地黄汤共治其本,使血有气附,血脉通畅;真阴得复,滋养诸脏。黄芪在上推动气血之运行,六味在下滋补肝肾之阴精,故使涩滞失润之肾络润畅而通达。由于DN有湿浊、瘀毒互结于肾络之标,故以虫类搜剔之品水蛭,帅解毒、利湿、活血诸药深入肾络,剔除邪毒。[3]诸邪毒盘踞下焦,故因势利导使之从小便而去,“其下者引而竭之”。肾络受伤,精微外泄,投入固涩之品以治其标,而以填精益髓之品图治其本。综观全方,攻补兼施,气血双补,肝脾肾同治;活血利湿而不伤正,滋补益气而不敛邪;酸敛收涩以固外泄之精,淡渗利湿以祛肾络之浊。紧扣病机,共凑滋补肝肾,益气固精,祛瘀化浊解毒之功。

  3  病案举例
   
  任某,女,51岁,2006年4月8日出诊,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胰岛素治疗7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遂到就诊,诊为糖尿病肾病。近1年来,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曾多方求治,屡治无效。阅其病历曾服过黄芪防己茯苓汤,初服见效,而后罔效。BP 160/80 mmgh,尿PRO ++,血肌酐尿素氮正常。症见:颜面浮肿,神疲乏力,体型偏胖,口干欲饮,手足麻木,四肢不温,腰酸痛,双下肢浮肿,饮食睡眠可,夜尿3~4次,大便干3~4 d一行。舌紫暗,苔白腻,脉弦。中医诊为消渴病,证属脾肾阳虚,水邪泛滥。治宜健脾温肾,化瘀降浊利水。方用肾白宁加减。处方:黄芪50 g,白术35 g,茯苓25 g,泽泻15 g,牡丹皮15 g,防己15 g,桑螵蛸35 g,白花蛇舌草50 g,桂枝15 g,生地黄30 g,沙苑子25 g,枸杞子15 g,地龙15 g,石莲子15 g。嘱服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月15日2诊,患者颜面浮肿减轻,乏力好转仍下肢浮肿,腰酸,便秘,尿PRO ++,在上方基础上加火麻仁20 g ,郁李仁20 g,肉苁蓉30 g加强通便作用,继服7剂。5月22日3诊,初诊症状均明显减轻,下肢无浮肿,无乏力腰酸,大便通畅,但觉胃胀,尿PRO+,舌质暗,脉沉。给予茯苓25 g,泽泻15 g,厚朴15 g,郁金15 g,白花蛇舌草45 g,桑螵蛸35 g,黄芪50 g,石莲子20 g,乌梅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嘱服14剂。患者服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PRO±,嘱服用肾白宁水丸6 g,3次/d口服,3个月,巩固疗效,随访6个月,基本无复发。
   
  按:水肿应归于肺脾肾三脏。肺居上焦,通调水道;脾主中焦,运化水湿;肾处下焦,蒸化水液,三焦又有决渎之权,使膀胱气化畅行,共同完成水液吸收、运行、输布、排泄的全过程。归于肺者,多为急性兼表,肺气不宣,其病在表。而脾肾所致水肿,多为慢性属里,即脾肾阳虚。本病患者虽初用黄芪防己茯苓汤有效,但继之无效。究其病机,则为忽略阳虚的病机,只知解表祛风除湿,治疗肺脾,根本病机未除,则水肿复来。选用肾白宁加减,正切合阳虚水肿,脾肾之阳振奋,水邪退却,水肿消退。黄芪配沙苑子、枸杞子共治其本,方中以黄芪为君,大补中气,使气行血亦行,阳生阴亦长。沙苑子、枸杞子滋补肝肾,与黄芪相配,善治“阴虚血滞,气虚浊流”,脉络失疏之糖尿病并发症。滋补营血以疗血滞,益气通络以治浊流。黄芪配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桑螵蛸甘能补益精气,咸能入肾固精,温则助阳化气;茯苓、泽泻补水渗湿以祛湿浊;两组药配合化瘀利水,使已化之瘀毒从水道而出。地龙搜剔肾络瘀毒,又帅利水、解毒之品深入肾络,祛除诸邪毒。湿浊、瘀血互结,势必蕴热生毒,故以白花蛇舌草清利湿热而解毒。李显筑教授强调,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责之于脾肾,标则为痰水瘀毒之邪,故在治疗中,当重视培补先天这一关健,并重视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在临床用药中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则能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
   [1]黄学宽.郭子光教授运用“久病入络”学说临证经验[J].中医,2000,1(19):59?60.

  [2]南 征.消渴肾病(DM并发症)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5.

  [3]董 柯.水蛭对系膜增殖性肾炎蛋白尿、脂质代谢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