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时期的日本医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晶鑫 时间:2010-07-12

【摘要】   镰仓时代,南宋版医书大规模传入日本,原有的唐医书和新渡来的宋版医书共存,导致日本镰仓时代唐代医学和宋元医学并行,成为当时日本医学的特点。此外,日本医家在吸收、学习中医学理论与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努力结合日本实际,和富有日本特点的医疗经验,因此,镰仓时期开始医学日本化趋势日益明显,日本医家个人的著作逐渐增多。

【关键词】  医学交流;日本;镰仓时期;医书

 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年)约相当于中国宋末、金、元初期。
       
  镰仓幕府继平氏之后,继续推进逐渐走向正常化的宋日关系,日本人来宋朝贸易更加频繁。因日商船驶宋过多,幕府不得不加以限制。可是,禁令并没有影响宋日间的贸易,双方商船来往依然络绎不绝。这一时期,搭乘商船的入宋僧人很多,他们带回了颇具特色的宋朝新文化,从移植文化角度来看,这是个极重要的时期。
       
  后至元朝,忽必烈先后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进攻日本,两国关系曾一度紧张,但民间往来仍未间断。据木宫泰彦研究,特别是“元朝中后期的六七十年间,私人商船来往极为频繁,是日本各个时代中商船开往中国最盛的时代”[1],日本在镰仓幕府的统治下,受武家、社会及宗教的影响,僧侣与医学关系密切,许多僧人入宋元学习医学,仅从当时入元僧人的人数就可得到证明。“入元日僧名传至今的就有220余人”[2],无名的僧人更不计其数。这些僧侣都是搭乘商船前往宋(元),可以说民间商船的频繁往来为中日医药交流提供了便利。

  1  宋版医书对日本医学的影响
       
  《医心方》之后的一个世纪以来,日本医学处于低潮期,没有突破性的著作。打破日本医学僵局并给日本医林灌输新风气的,是宋代医书出版事业的进步。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充实国力,注重制定文化政策,奖励学术,推进了大规模的书籍编纂事业的发展。而且,宋代帝王多视“医药与民生,殆同等重要”,表明了对医药的关心和重视,因此,与生老病死密切相关的医药书籍,成为刊行的重要内容。以前的手抄本医书,在宋朝大量出版发行,这为医书传日奠定了基础。北宋有代表性的医学全书有国家主持动员编成的《太平圣惠方》100卷(992),以及《圣济总录》200卷(1111~1118),此外,还有国家药局、和剂局编写的处方解说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07~1110)(以下简称《和剂局方》),这些医书,对日本镰仓以来的医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平安末期,由于宋日贸易,使日本人亲眼看到了印刷的典籍,当时被称为“楷本”的宋刊本是中国最新文化的象征,给学术界以很大的冲击。其实当时已有北宋的出版医书流传到日本,但没有产生强烈的影响。到了镰仓时代,中国南宋版医书才大规模传入日本,所以从镰仓时代一直到室町时代(1336~1573),以《和剂局方》为代表的宋代医学,对日本医学界的影响最为深刻。
      
  奈良时代,日本全面效仿隋唐,派留学生直接来中国学医,京都大学与地方国学中医学发达。但此时医学被贵族把持,只服务于贵族,实际上是“宫廷医学”,门阀之外,僧侣以医闻名者不多。到平安时代后期,唐日间国交中断,大学及国学渐次废止,又经保元、平治等争夺皇权的战乱,至镰仓时代,汉学已走向衰退。佛教中的禅宗突兴,禅学与当时的宋代相结合,正好适应武家政治的需要,受到镰仓幕府的推崇,名僧入宋者颇多,学术也逐渐移至掌握最新汉学知识的学僧之手,特别是具有高度医学知识的儒医。很多入宋僧侣致力于医书东传事业,所以宋代医学发展的新成果多是由僧侣直接入宋带回。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日僧荣西曾于1168年、1187年两次入宋,1191年回国后,撰写《吃茶养生记》(2卷),提出了吃茶有益于养生的学说,他将带回日本的中国茶种种植在当时肥前的背振山等地,从此日本开始普遍种茶。此外还有冬福寺普门院的圆尔弁圆,他于1240年,自宋归日时带去了大量的宋版医书,编成《普门院藏书目录》。另外,金氵尺文库现保存的宋元版医书有《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药方》、《外台秘药方》、《太平圣惠方》、《杨氏家藏方》、《图注本草》等,都是由禅僧入宋带回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日本尊为医学圣典的《伤寒论》,同样是随着宋元医学一同于镰仓时代传入日本的[2]。
      
  当时的中国,由于宋刊本的出现,旧卷子本被逐渐抛弃,走上濒临灭绝的道路;而在日本,由遣唐使为中心携来的古卷子本医书和新传来的宋版本医书是平分秋色的。这不仅因为对从崇敬的中国花费了500余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收集到手的医学典籍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宋刊本也非廉价,不是可以轻易入手的(这使日本古得以完好的保存)。原有的唐医书和新渡来的宋版医书共存,导致日本镰仓时代唐代医学和宋元医学并行,成为当时日本医学的特点。

  2  《顿医抄》和《万安方》
       
  日本医家在吸收、学习中医学理论与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努力结合日本实际,和富有日本特点的医疗经验,因此,日本医家个人的著作逐渐增多。镰仓时代日本医学的代表性著作是僧医木尾原性全(1266~1337)编撰的《顿医抄》50卷和《万安方》62卷。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对以上两书及镰仓时代的日本医学作出如下评价:“镰仓时代,医学效宗,其实乃依仿宋代医方,然而,此期并非如平安朝单纯抄录宋人医书,其间多加入吾邦经验,至少医书内容已显示出明显之进步迹象,有代表医著《顿医抄》、《万安方》二书为证”[3]。

  2.1  《顿医抄》  《顿医抄》50卷,成书于后二条天皇嘉元元年(1303)。该书“以《和剂局方》、《圣惠方》、《三因方》等宋代医学书籍为宗,按《诸病源候论》分列病门,折衷《千金方》、《千金翼方》、《百一方》、《事证方》、《济生方》、《选奇方》、《易简方》等多种唐宋医书,摘取其医方,加上自己临床经验而成”[4],该书从疾病到养生,从医理到伦理道德,内容十分丰富。《顿医抄》中还专篇列出人体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图,并对脏腑的人体解剖位置和功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顿医抄》以附有假名和文书写而成,使医学知识在百姓中得以普及,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对日本医学发展曾有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日本人消化中国的最新医学的划时代的著作”[5]。

  2.2  《万安方》  《万安方》62卷,成书于花园天皇正和4年(1315),是木尾原性全在编撰《顿医抄》的基础上所成的又一巨著。其中所引用的宋代医书比《顿医抄》还要多。与以大众医疗为目的的《顿医抄》相比,《万安方》作为传医于弟子的医学经典,用汉文编著,质、量倍增。
      
  《顿医抄》、《万安方》的内容和《医心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这两本著作不仅荟萃各家学说加以类聚,而且附以作者自身的经验和学术见解,并多有发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注重结合临床经验研究中医药学术的内涵及中医辨证施治的。
       
  综上所述,镰仓时期,虽然由于日本政府的闭关锁国,限制与中国的交流,中日间医药学的直接交流有所减少,但民间商贸与僧侣等的医药交流,仍然是比较频繁而富有成效的。从《顿医抄》和《万安方》所引用中国宋元时期中国医学著作之多,可以看出镰仓时期中国医学典籍传入日本,并未受到闭关锁国政策的明显影响,在民间似乎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途径。日本在吸收中国医学的过程中,从镰仓时期开始,日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大型医学著作的问世,也反映出日本汉方医学已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景象。

【文献】
   
  [1]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0:394.

  [2][日]小曾户洋.汉方的[M].东京:大修馆书店,1999:124.

  [3][日]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M].东京:日新书院,1941:69.

  [4]史世勤.中医传日史略[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74?75.

  [5]李廷举.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科技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