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摘要】 补中益气汤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有调理脾胃,益气助阳之功。既可以劳倦内伤,又可以治疗阳虚外感等证。举例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验案。
【关键词】 肛门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八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而不伤阴,干补而不呆滞之效[1],现举其加减治疗外科肛肠病术后并发症3例如下。
1 肛瘘术后便秘
例1,女,59岁。2006年3月23日初诊。复杂性肛瘘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后6日,便秘,肛门坠胀,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中气不足,传导无力所致。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40g,生黄芪30g,生白术25g,升麻、柴胡、当归、陈皮、枳壳各20g,麻仁、郁李仁各15g。水煎服,日1剂。3剂后神疲、肛门坠胀感减轻,大便每日1次,量少,在服7剂后,大便自解,诸症消失。
按:本例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阳不降所致。补中益气汤举陷,加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大便通畅。大便秘结亦是肛肠科术后常见症状。肠道为受盛、传导之官,消化水谷,传导糟粕,故术后脉络受损,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送乏力,血虚则津亏不能濡润大肠,而致大便滞结难下。若证属气虚阴损者亦可运用补中益气汤选用肉苁蓉、生地黄、何首乌、怀牛膝、麻仁、熟大黄等治疗,既能固本,又兼治标,既补虚,又泻实,有升有降,则效宏径捷。
2 混合痔术后发热
例2,男,65岁,2006年4月25日初诊。行混合痔术后3日,体温一直在38℃左右,应用抗生素未见好转,自觉头晕、神疲、懒言、自汗,动则更甚,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肛门检查未见脓肿及创口感染。辨证为气虚卫阳不固,营阴不守,营卫失调所致。予补中益气汤加味:人参40g,生黄芪50g,生白术30g,当归、柴胡、陈皮、升麻各20g,牡蛎、桂枝各10g。水煎服,日1剂。4剂后体温降至37.2℃,守方再进3剂,体温恢复正常。
按:本例行混合痔术后发热,乃真元被劫所致。补中益气汤可补其气,升其阳,以甘寒之剂泻其火[1]。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中虚脾弱,生化不及,血虚于内,阴不配阳,故发热。术后多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营阴不守,营卫失调所致。亦可运用补中益气汤,可加白芍、肉苁蓉、龙骨、牡蛎、浮小麦等以调营益卫。若表虚易感加防风麻黄根以固表止汗;若兼外感风寒加桂枝以解肌;若口干,舌淡白,脉细数,减白术、陈皮,加玄参,麦门冬,五味子等以增液养津。气充血旺,则卫外故而汗可止。
3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癃闭
例3,男,52岁。2006年5月19日初诊。行结肠息肉切除术后3日,自觉少腹胀痛,排尿困难,甚至点滴难出,面白,气短乏力,下肢略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脾肺气虚,升降无力所致。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30g,黄芪40g,白术、升麻、柴胡、茯苓各20g,乌药、陈皮各15g,桂枝、附子各10g。水煎服,日1剂。3剂以后小便通畅,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因损伤及疼痛等诸多原因致中气大虚,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力,开阖失司,继而寒客下焦,水道受阻。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桂枝等药,补中益气,温肾壮阳,从而气开而癃闭可解。癃闭是肛肠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因体弱、手术失血耗气而致小便困难,证属气虚者,运用补中益气汤选加木通、泽泻、车前子、小苘香、白芍、杏仁等,升清降浊,化气行水,其效甚捷。
4 结语
补中益气汤为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代表方,临床各科应用广泛。我们通过审证求因,运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补中健脾之功效,加减运用于肛肠术后便秘、发热、癃闭等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甚佳。根据异病同治的法则,非常巧妙地将此熟识之方通过化裁运用得恰到好处。
【】
1 赵小宁,李华.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湖南中医,200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