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的体会
【摘要】 目的 调查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患者60例,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CCMD-3为诊断标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重点观察指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中药舒眠胶囊和西药劳拉西泮合用与两药单用的疗效,对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的治疗疗效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疗效进分评价。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组和中药组单药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分别为85%、75%和95%。焦虑量表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并结合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 焦虑症状 心理疏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of 60 cases with symptoms of anxiety through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ith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symptoms.Methods CCMD-3 in the diagnosis criteria to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for the key parameters was used through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umian capsules and western medicine lorazepam combination was done,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symptoms had improred the quality of life.Results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hinese medicines single drug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efficiency were 85%,75% and 95%.Anxiety inventory score decreased,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an improve anxiety,and control hypertension,improve patient mental stat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ith marked results.
[Key words] hypertension;anxiety;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高血压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出现多汗、 口干、 胸闷、气促、 呼吸困难、心慌、 头晕、面色发红、坐立不安、两腿无力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血压骤升,给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模式,通过试验证实,对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的患者起到了关键的治疗作用。 笔者以 CCMD-3[1]为诊断标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重点观察指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中西药结合并配合心理疏导方案,对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的治疗疗效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疗效,结论是降压治疗与抗焦虑治疗同时诊治,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病例组系我院2007年7~12月以来高血压住院患者,入组者60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1级高血压SBP 140~159 mm Hg或DBP 90~99mm Hg;2级高血压SBP 160~179 mm Hg或DBP 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SBP≥180 mm Hg或DBP≥110 mm Hg。平均年龄(52.16±10.36)岁,其中男28例,女32例。职业:干部18例,工人14例,农民28例。
1.2 焦虑诊断标准[2] (1)有惊恐发作的表现:如发作性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 窒息感或濒死感。(2)有广泛性焦虑的表现:缺乏明确对象和内容的恐惧,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因难以耐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3)上述症状不能用本身的心脏疾病解释,安慰性治疗或镇静治疗有效。排除标准:(1)排除了甲状腺疾病,颈椎病,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导致生命垂危者,包括意识障碍、 昏迷等;(2)合并认知及感觉性、运动性语言功能障碍等;(3)由于文化水平、语言能力等原因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
1.3 方法 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其后由评定人员校对,以CCMD-3为标准诊断焦虑障碍,将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治疗组:应用中药舒眠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加用西药劳拉西泮0.5 mg,每天2次。对照组,中药组:单用舒眠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西药组:单用劳拉西泮0.5 mg,每天3次。三组都接受相似的解释、支持、保证等心理疏导治疗。
1.4 疗效判定 治疗14天随访,进行焦虑量表检查和症状评分,疗效判断的标准。(1)治愈:焦虑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且稳定;(2)好转:焦虑症状减轻,高血压患者血压较前下降且接近正常;(3)无效:焦虑症状无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
1.5 统计学处理 配对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经1个疗程14天治疗,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三组病例治疗前后焦虑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三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2。
三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χ2=13.26,P<0.05,其中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0.01。表1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注:痊愈率+好转率为有效率
4 讨论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年代,很多人承受着社会及家庭的双重压力,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症状。 如恐惧、 紧张、坐立不安、提心吊胆,更甚者有口干、 头晕、尿急、 尿频等症状。 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恐惧,忐忑不安。 这种情绪是不快的、痛苦的,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的不适感,表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如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的游离不定的广泛紧张不安、 焦虑、烦躁,容易激惹。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心慌、胸闷、胸痛、血压升高、面色苍白或充血等。 躯体疾病伴焦虑症状者并不少见,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出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不良,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Q-T离散度增加[3]、心率变异性(HRV)下降[4]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从而对患者可能造成下列不利影响:(1)诱发急性冠脉事件;(2)影响心脏结构及功能:(3)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高血压的发生与焦虑或PA密切相关:德国的Buchholz等发现具有焦虑和愤怒人格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并往往表现盐敏感性;对盐敏感者16例在给予一定量的情绪应激后,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情绪激动和愤怒,均伴有明显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上升,而对照组在给予同样的情绪后,不出现显著的焦虑和愤怒,血压上升不明显(P<0.01)[5]。美国的Picot等观察黑人女护理员的心情与白天动态血压的联系,发现焦虑、 愤怒与血压的上升相关密切,小怒时舒张压上升,大怒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上升[6]。日本的Saito等研究白大衣高血压(WCH)与焦虑关系时发现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医师测压结果明显高于家中自测血压。
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即血压昼夜模式通常分为杓型与非杓型两类。正常血压及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均显示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白天下降10%或分别下降10/5 mm Hg以上,称为杓型血压。 小部分人夜间血压下降较少,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称为非杓型血压。 高血压伴焦虑的患者非杓型改变居多,经针对高血压的和抗焦虑治疗后部分患者恢复了杓型改变。Mazur等[7]曾对1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夜间睡眠不佳的患者,其夜间血压下降不显著。 白天血压的上升与焦虑状态密切相关:在有焦虑的患者中,头晕、 头痛、 胸闷等躯体症状明显,且运动耐量降低。Kohara等[8]认为自主神经功能对血压的昼夜变化起关键性调节作用,非杓型血压患者副交感神经活性显著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上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加之心血管系统出现器质性损伤,因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
韩国的Yu等[9]报道,心情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等情绪与淋巴结细胞β-肾上腺受体密度密切(Bmax)相关,Log Bmax与焦虑、愤怒等情绪呈负相关;心情紧张和焦虑增加时,Bmax下调明显,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上升。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测定结果证实了上述的显著改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情绪变化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医的心理治疗注重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并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在准确认识病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疾病和不同患者的机体和环境特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统筹安排,使治疗具有针对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是最为提倡的。本研究应用中药舒眠胶囊成分为酸枣仁、 柴胡、 白芍、合欢花、合欢皮、 僵蚕、蝉蜕、灯心草等制成的胶囊制剂,具有舒肝解郁、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肝郁伤神所致的失眠症,症见: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肋苦满或胸膈不畅,口苦目眩,舌边尖略红,苔白或微黄,脉弦。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有效调整慢波睡眠和快慢睡眠的时间比,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恢复人体的自主睡眠。西药用劳拉西泮(氯羟安定),通过抑制脑干的网状结构,小剂量抗焦虑、镇静,中剂量以上催眠。治疗组中西药合用,可以减少西药用量,从而避免了药物造成的医源性疾患,减少药物的依赖性。
本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并辅以心理治疗焦虑症状在临床上有不可替代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焦虑量表评分比较,中西药组与两个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三组病例治疗14天后疗效比较,其治愈率、好转率有显著差异,中西药组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为85%和75%。三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χ2=13.26。 其中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一应用中药或西药疗效好,可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焦虑症状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也可以缓解。提示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状的患者,单纯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往往不佳,本组患者同时加用抗焦虑药物和舒眠胶囊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105-106.
2 杨菊贤,陈启稚.焦虑与惊恐对心血管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79-381.
3 周晋.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6-17.
4 Friedman BH,Thayer JF.Autonomic balance revisited:Panic anxiety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 Psychosom Res,1998,44(1):133-151.
5 Buchholz K,Schprr H,Turan S,et al.Emotional irritability and anxiety at risk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Psycbother Psychosom Meal,1999,49(8):284-289.
6 Picot ST,Zansniewcki JA,Debanne SM,et al.Mood and blood pressure responses in black female caregivers.J Nurs Res,1999,48(3):150-161.
7 Mazur ES,Kaliazina VV.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hypertension.Ter Arkh,1999,71(1):22-25.
8 Kohara K,Nishida W,Maguchi M,et al.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in non-dipper essential hypertensive subjects:evaluation by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Sypertension,1995,26(5):808-814.
9 Yu BH,Dimsdale JE,Mills PJ.Psychological stats and lymphocyte beta-adrenergic receptor responsiveness.J Neuropsycho-pharmacology,1999,21(1):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