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解剖小班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速,陈德华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解剖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是一门实践性、医学性较强的科学。它既是医学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又是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必须奠定的形态学基础,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直观教学易于把抽象的理论描述通过直观展示具体化,成为既看得见,又摸得到的“实体”;直观教学有益于促进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形象的直观教学就成为该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学习解剖学的大部分内容如:运动系统、内脏、循环系统和周围神经时,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结合解剖标本进行讲述,小班课教学形式为解剖学知识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和方便。而那些理论性较强或在解剖标本上不易显现的教学内容,则宜采用大班课教学形式教学[1]。

  1  上好一堂小班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1  充分利用现存标本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中专学生,解剖学名词多、概念多、理解难、记忆难是其最大的特点,所以在学时少,学生理解力差,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采取小班课标本示教的方式,尤其是那些结构暴露充分,适合观察的标本更应提高其使用率。

    1.2  认真备课,挖掘解剖知识的趣味性  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解剖的前提,教师通过备课吃透教材,明确教学大纲,练习画图,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难点,掌握解剖理论知识的逻辑,运用自如[2]。备课还包括备标本,课前检查准备的标本,即备教学需要显示的结构,同时也要对本次课范围以外的人体结构熟练掌握。

    1.3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上课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看”或“边讲边看”;或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即教师用很短的时间介绍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给学生2/3的时间进行自学,用1/3的时间以教师小结的形式归纳本次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或采用由“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提示-学生观察标本-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复习-教师小结”六个环节组成的教学模式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自己学习。增加学生观察标本教具的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建立学生辨认标本的激励机制  要充分调动学生辨认标本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感和怕脏、怕臭、厌恶等情绪。首先:以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尸体的本质,简介标本的制作方法及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多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如:甲状腺炎的病人,经手背静脉网注入药物,药物经何途径到达病变部位?肝硬化病人,为何出呕血、便血症状等。由于所提问题具有功能性、实践性和医用性,使学生实践学习, 增强理解和学以致用。从而较好地掌握,同时又锻炼了探索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应加强解剖实物标本辨认,改进设计方法,使标本辨认考试在总分占20%或更高。标本辨认考试可安排2次,第1次安排在骨学内容结束之后,辨认10~20个结构;第2次安排在解剖课程结束后,辨认10~20个器官和结构。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解剖标本的教学优势, 使立体的、生动的人体结构形态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在器官和结构辨认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  限制实验室人数,充分发挥解剖小班课的优势

    以20~30人为宜。由于社会因素等原因,造成尸源严重不足,致使标本的制作相应受到限制,控制实验室人数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标本数与学生数比例失调的现象。小班课利于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剖课的教学:(1)加强学生对体表标志的记忆,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是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选取手术切口的部位、判断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对于每个人来说,自身是最好的活体标本。固定好的标本比较僵硬触摸不如活体清楚,而且活体的许多部位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触摸,对一些不易看到的,如口腔内的结构、瞳孔对光反射等,同学间可以相互观察。(2)充分利用挂图,适当辅以板图。一幅好的挂图,不仅能逼真地体现人体形态的完美,而且能巧妙的揭示人体构造的奥妙,同时有助于创造生动的教学情景,形成良好的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挂图有时内容较多不易记忆,教师应用手中的粉笔绘制一些简便、容易记忆的板图,板图在医学形态学科中效果具有比较广泛的艺术性、吸收性、记忆性和笔记性;板图可边讲边画,可用色笔显示不同的结构,把复杂的结构内容简单化,还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3)由于标本相对缺乏,很多学校的解剖室多以买进模型进行补充,而一些可拆拼模型在解剖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能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型拆拼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过程,学生能通过形象记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兴趣是解剖教学的努力方向”[3],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4)小班课还利于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对学生综合评定心里有数 。但是,由于控制实验室人数,相应的增加了解剖学教师及实验员的需求量。由于目前解剖学教员普遍缺编,解剖小班课的教学与考核则可采取分批、分次的方式进行。

【】
  1 樊宇兵,张兴和.加强小班课教学,增强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知能力.解剖学杂志,2003,26(4):411-412.

2 韩云志,陈四清.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兴趣的途径.解剖学杂志,2008,31(2):299-300.

3 钟世镇.临床应用解剖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