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拟理气消积散治疗顽固性游走性腹胀1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妇女小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积聚。中医认为癥瘕积聚皆因郁怒伤肝,疏泄失职,血循不畅,气滞血瘀;脾虚不运,升降失常,痰食阻滞;经期产后外感风寒,血被寒凝,脉络不畅。该病有病在气分或血分之不同。如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乃病在血分,为癥为积;若痞满无形,忽聚忽散,推揉移动,乃病在气分,为瘕为聚。癥瘕与积聚,虽有名称和症状之别,其机理不外气、血、痰、食几个方面。
1 气滞型积聚
1.1 主证 腹内结块,推之可移,揉之可散,痛无定处,胸胁胀满,善太息,精神抑郁,面色青暗,舌淡苔白,脉弦滑。
1.2 治法 调肝理气导滞。
1.3 方药 自拟理气消积散加减。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9岁,已婚,2008年9月初诊。病史:2年前自觉中下腹有包块,聚散不定,痛无定处,气聚之处痛胀难忍,持续约2~3h可自行缓解,查胃镜、肠镜示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无异常,后于西诊断为肠功能紊乱,运用解痉、助动力药物(具体不详),效差,后于当地中医院服用中药百余付,仍无明显效果,迁延至今,目前自述腹部胀满,游走不定,每天要用手推腹百余次,排气后略好转,善太息,自述长叹气后感症状缓解,每天进食后症状加重,迁延不愈非常痛苦,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麦氏点无压痛,否认阑尾炎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异常,血甘油三酯2.0mmol/L。腹部B超:肝胆脾胰肾,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患者精神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诊断:肝郁气滞型积聚。给予自拟理气消积散加减:木香15g,丁香10g,枳壳15g,莪术15g,青皮15g,川楝子15g,茴香15g,香附15g,赤芍15g。服药7剂自觉症状减轻,但仍有腹内包块及腹痛,继以上方加延胡索15g,乌药10g。三诊:自诉诸症明显好转,自觉包块消失,守方再进5剂后诸症消失。
3 讨论
积聚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疏泄失职,血循不畅,气滞血瘀,久瘀成积,治当以调肝理气,活血消积为大法,方中丁香、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青皮、川楝子、木香、枳壳,均行气止痛,药理研究,其均能通过迷走神经的作用,使动物在体大肠兴奋,收缩力加强,蠕动加快,缓解胃肠胀气的腹痛;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尤善消癥瘕积聚,现代药理研究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能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还具有抑菌、抗炎、镇痛、抗溃疡等作用;香附疏肝理气,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其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泻肝火,与诸药合用既防止温通理气药的辛燥伤阴,又具活血消积止痛之功,现代研究具有镇痛,抗炎,解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之功[1]。
【】
1 李振吉,王永炎,贺兴东,等.中药学,第4版.北京:中医药出版社, 2006,289-300.
上一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两种X染色质检查方法的比较